“对,对,就是秦岭,我就说咋看着眼熟呢,老大,我老家就是关中的,雁回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看见没,左边的平原就是八百里秦川,也就是关中平原,右边的高原就是黄土高原,中间连绵起伏的山就是秦岭啊!”
越千玲连忙向下望去,慢慢脸上也露出欣喜的笑容。
秦岭处于版图的正中央,也是惟一一座呈东西走向的山脉正是因为有了这隔绝了南北的秦岭,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最后兴起了周、秦、汉、唐等朝代。
下面的微缩山水图里,那条连绵不绝的群山正是秦岭,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也被称为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左右两条河流分别是长江和黄河。
越雷霆高兴了半天后又开始愁眉苦脸。
“等会,就算现在知道这里是秦岭,可这地方也太大了吧,其他不说,八百里秦川,八百里啊!单说一个秦川就这么大,还不算其他地方,朱元璋把明十四陵藏哪儿谁知道啊?”
“爸,你不要心急啊,至少我们现在知道了大概范围,也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了。”
“这范围还大概呢?”越雷霆哭笑不得的说。“这下面的山水图面积加在一起怎么说也有小半个国家大了,一时半会怎么找啊。”
我点点头心平气和的说。
“朱元璋修建这里就是为了给后世帝王标注明十四陵的位置,一定有方法显示出来的。”
“朱元璋倒是挺聪明的,如果留下藏宝图或许还有遗失的可能,可这山川河流是不会改变的,这幅藏宝图永远也不会消失,但要知道确切的地点,又难于上青天,看来只有后世帝王才能知道。”顾安琪苦笑着说。
我抬起头,看看平台上面那四个大字。
龙视天下。
“朱元璋在这里留下这四个字,会不会另有深意?”我喃喃自语的说。
“站在这里刚好可以俯视河山,可以设想,当初朱元璋在修建完这里后,也站在我们现在站的地方,他是帝王,也是就真龙天子,龙视天下,会不会是说他在这里俯看江山的意思?”越千玲说。
“如果是这个原因,朱元璋大可写君临天下,为什么要刻下龙视天下?”我大为不解的自言自语。
“哥,会不会是指的这房间里刻的龙啊?”萧连山指着盘龙柱说。
我眼睛一亮,看看下面四根柱子,若有所思的说。
“从这密室的结构来看,这四根柱子完全是不需要的,上面各有一条形态各异的盘龙,但龙头都看向中间的微缩山水图……龙视天下!我明白了,这四条龙看的地方就是明十四陵的地点!”
☆、第三十三章 龙头点睛山河动
如果按照我的推测,龙视天下的意思是石柱上盘龙所看的地点,那问题在于,怎么知道龙头看的是什么地方呢?
而且最后一间密室里,并不只有下面的四条盘龙,算上平台上两条衔宝珠的蛟龙,一共有六条。
平台上的两条蛟龙是相互对称,左右呼应,龙头并没有看着下面的微缩山水图。
从这一点上看,我的推测是不成立的。
因为这六条龙不可能同时看一个地方!
我低头默不作声的想了很久,口中喃喃自语的小声说。
“用什么办法才能让这六条龙看同一个地方呢?”
“龙都是用石头雕刻的,不可能移动,就是说问题不在龙的身上,而是有其他办法才对。”秋诺若有所思的说。
“其他办法……”我一边想一边到处看,最后目光落在平台两条蛟龙的口中。
那两颗硕大的宝珠被镶嵌在龙口,如果是为了装饰,效果并不明显,大可直接雕刻还能浑然天成,镶嵌宝珠却显得不伦不类,这里关系大明江山社稷,朱元璋不会大意到随随便便,任何一件东西都有存在的意义才对。
“连山,你下去看看,下面四根柱子上的盘龙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我对旁边的萧连山说。“记住,千万不要动任何东西。”
萧连山不住的点头,生怕自己再做错,下去后用手电筒分别观察四根柱子上的盘龙,过了好久才在下面大声说。
“哥,都是石头刻的,虽然样子不同,但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哦,如果有不同的,就是这四条龙的眼睛。”
“眼睛有什么不同?”我大声问。
“眼睛不是石头的。”
“是什么?”
“不太清楚,好像是什么珠子。”
我一愣,再次抬头看看平台上那两条衔宝珠的龙,大声问。
“是不是白色的透明珠?”
“是的!”
我默不作声,我想的果然没错,这两条龙口中衔着的珠子另有用途,下面四条龙眼睛应该都是用这种宝珠镶嵌,可这宝珠又有什么用呢。
我低头思索,刚一抬头就被一道刺眼的光亮照的睁不开眼,往过去才发生光亮是从入口金甲武士的盾牌反射过来。
在入口处有两名石刻武士,身披金甲手持宝剑盾牌,看穿着应该是将军打扮,应该是守卫这里的兵俑。
这两个石俑一身戎戈威严肃穆,特别是他们手中的盾牌光亮平滑,在灯火的照射下各位醒目耀眼。
“这盾牌?”我走过去用手敲了敲。
“雁回,不用看了,是铜的,不是黄金。”刘豪在旁边说。“我刚才进来还寻思着这是黄金做到,这么大一个黄金盾牌可值不少钱,谁知道是黄铜的。”
石俑身披金甲,为什么手里的盾牌缺是黄铜,这一点实在说不过去,我用手轻轻摸了摸盾牌,惊讶的说。
“不是平整的?这表明的圆弧好像是刻意做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