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2 / 2)

1908大军阀 闽南愚客 4612 字 24天前

对于这一点提议,中国方面经过几个小时的商讨之后,最终同意了下来。

反正因为与沙俄议和的事情,已经弄得同盟国阵营内部风声四起,虽然奥匈帝国、意大利和奥斯曼土耳其等国家并没有太过看重,一方面是因为骨子里仍然看不起东方国家,另外一方面则是中国能做的已经做了,在南亚打败了英国,在朝鲜打败了日本,为欧洲战场争取了不小的帮助。

只不过因为德意志帝国的从中影响,导致这些国家不得不对中国产生一种偏见。

如今中俄议和的事情低调处理,未尝不是一种缓解同盟国内部压力的办法。

在签订完毕协议的当天傍晚,吴绍霆再次在总统府举办宴会,热情的招待克伦斯基等众人。议和的事情尘埃落定,中俄双方总算可以名正言顺的化解冲突,这对吴绍霆和克伦斯基二人来说都算是了却一份心病。

放下了这份心理包袱,这次宴会上大家都十分尽兴。

就在宴会中途,克伦斯基还特别提出与吴绍霆单独会晤,不过这次会晤并没有交谈任何正式的事情,只是克伦斯基向吴绍霆亲自了解一些关于亚洲共同体计划的事情,包括共同体计划的宗旨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等等。

吴绍霆对此倒是多藏了几分心思,毕竟亚洲共同体计划是以中华民国为核心,整体计划的利益最终是汇聚到中华民国身上。因此关于亚洲共同体的内容是有可能不可告人的内幕,他当然不会什么事情都说出来,甚至连一些原本是半公开的官方介绍都尽量含糊其辞。

他不是傻子,克伦斯基既然如此有心的来找自己打听亚洲共同体计划,那自然意味着沙俄帝国对这个计划有几分兴趣。不管沙俄帝国在打什么算盘,在中国没有打下亚洲共同体牢固的基础之前,任何不在计划之内的国家都是一种威胁。

如今的世道可不是什么和平发展的时期,任何试图分裂本国利益的行为,都是会被视为敌对甚至极有可能引发战争。

吴绍霆并非没有想过真正意义上的扩大亚洲共同体,到时候为了应付西方列强的威胁,尽可能的团结亚洲各国是在所难免,哪怕像日本、印度以及沙俄帝国都是可以争取。只是目前而言,他更看重的是如何利用沙俄帝国国内混乱的局面,借机从沙俄帝国内部搜集利益,并沙俄帝国无暇对外拓展之际,尽可能的抢占亚洲势力版图。

假如让沙俄帝国加入亚洲共同体,从而让沙俄帝国借助亚洲共同体发展起来,到时候不仅有可能会让这些老毛子反客为主,更是直接导致中国丧失了获得更多利益的机会。

因此,在这个时候他不希望沙俄干涉亚洲共同体,仅仅只是碍于双方融洽的关系上,略作寒暄似的介绍了一下。

克伦斯基虽然隐隐约约感觉到吴绍霆在亚洲共同体计划上面的保守一面,但也没有太过多想什么,他之所以要询问这方面的内容,只不过是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共同的利益点。再者,他现在对亚洲共同体计划也没有确切的概念,就算吴绍霆向自己做出详细的介绍,自己也没办法立刻进行决定。

宴会结束之后,中俄双方的官员都已经尽兴,大家相互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就各自返回休息处,结束了这一天的活动。

从第二天开始,吴绍霆便将所有精力放在文化教育建设工作上,不管章太炎的态度是如何,既然自己已经郑重其事的向对方做出口头承诺,身为国家元首就要去履行这个承诺。不仅如此,这既然原本就是国家事业,理应要尽心尽责,没有雄厚文化教育基础的国家,即便有再强的工业基础都只是一副空架子。

就在章太炎大闹总统府的当天晚上,大总统办公室的幕僚们就开始积极奔走,与新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职能部门进行联络,开始起草相关的预算预案,并且重新统计全国上下的教育资源,将中国目前的文化教育事业现状拟出基本的框架和基础情况。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6章,文化发展

虽然说这些信息并不算实际上的发展行为,但对制订相关的发展计划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些参考信心,谁能说得清楚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处于什么阶段?谁能说的清楚未来发展文化教育需要重视什么地方?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调查工程,当大总统办公室下达命令之后,中央政府立刻开始执行这项命令。就这样从中央到省府,从省府到市府,从市府到其他地方政府,一场覆盖全国的文化教育大发展进入前期预热状态。

尽管之前中央政府颁布的“七年发展计划”已经让所有地方政府满负荷运行,可章太炎事件传开之后,各地方政府都很清楚这件事的严重性,这不仅是元首拿自己的尊严荣誉来办事,更是关乎到元首的手腕魄力。如果这件事办不妥,元首一怒之下肯定会严打严惩,因此哪怕忙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正是因为这次全国范围的文化教育统筹工作,使得所有地方政府都显出了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老百姓们渐渐意识到,黑暗的旧社会正在消失,一个崭新的、先进的、与世界列强并驾齐驱的文明国家正在凝聚成型。

到了六月二十二日,全国的文化教育调查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汇聚到中央政府。

吴绍霆就在这一天召开了中央政府文化教育相关部门的全体官员工作会议,就全国开展的调查汇总信息组织讨论和分析。

根据这次全国普及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国百分之六十八的人口处于教育匮乏状态,而几乎所有省市的文化发展水平都属于十分落后的阶段。也就是说,拥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华民族,如今基本上是属于文盲性国家,所谓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到经过清朝统治以及清末半封建半殖民时期的摧残,早已经退化到惨不忍睹的地步。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一些别有用心的省市还特别安排了道德品性的测试,虽然这份测试严格的来说不属于全国范围,但也能算得上是抽样调查。根据这些稀少的信息显示,很多中国人已经完全失去最基础的“道德”观念,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贪得无厌的生存,人们早已经把道德底线越拉越低。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文化教育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落后的文化教育环境,衍生出没有道德观念的人生观,长此以往下去就将成为民族性根深蒂固的恶习,甚至再像扭转回来都十分困难。

吴绍霆在听完官员们的汇报之后,陷入了冗长的沉思,这件事使得他联想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道德状况,不敢搀扶老人,不敢见义勇为,人们之间越来越陌生,各扫门前雪,甚至还变态到巴不得别人遭到天灾人祸。

这就是没有科学、素质的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造成的恶果,也是陈陋旧社会长期以往积累下来的腐败气息。纵然国家再富有、再强大,但民族性已经脆弱到极点,别所到时候迎接一场战争,哪怕是一场稍微有点规模的文化入侵就能摧毁整个中国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道无形的壁垒,只要它越是强大,国家整体就越有韧性,哪怕外来势力入侵到只剩下一省一城,全民族依然会众志成城的顽抗下去。

这个时候他倒是有些想要感激章太炎了,要不是章太炎疯狂的举动,吴绍霆或许还不会有这样的觉悟。中国要想全面发展,很多事情都必须立刻着手去办。像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更是要尽快落实,从而弥补近代中国造成的文化教育断面,让中国重新走上文明强国的道路,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这次讨论会议一直进行了四天,前后开了十二场会议,中央政府终于开始起草相关的政策文件。根据文化教育部官员的总结,要想在目前状况的中国大力提高文化教育事业,不仅要抛开门户之见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文化拓展思路,更是要准备充足的发展经费,毕竟文化教育事业并不是纯粹的盈利事业,它所创造的真正利润将会以无形资产回馈到社会,因此这实际上是属于国家的一种投资方式。

教育部部长蔡元培认为,要发展文化必先发展教育,有教育才能有文化,同时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来鼓励民间自行发展文化教育,从而到达发展的广面和普及化,双管齐下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有鉴于此,吴绍霆将自己酝酿许久的一个想法公布了出来,他决定筹备五千万预算经费,在中国建立两套教育系统,其一是民办教育系统,其二是官办教育系统。虽然听上去并没有任何新意,甚至还有点陈腔滥调。但是他知道,官办、民办教育一直都只是嘴巴上说说,没有哪一届政府真正重视过,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简单的方法付诸实际,组建一套有效率、有作用的教育产业链。

在吴绍霆的设想之中,他计划以官办教育来负责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而民办教育则集中在高等学府方面。当然,这只是一个规划性的计划,并没有严格设置限定,民间教育资源同样可以量力而为,选择承办一些中小学;而官办教育也未必不能涉足高等学府,比如目前国内几所重点大学,基本上全部都是官办。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吴绍霆希望通过官办教育来执行惠民政策,以国家财政补助的形式,优先让国民大众打下基础学识,大幅降低文盲率。至于高等学府在目前阶段并不鼓励人人都就读,只安排那些有继续深造决心的人接受这方面教育。

按照这样的预想,官办教育的费用会很便宜,而民办教育的费用会很昂贵,毕竟民办教育也考虑盈利性来维持学校的运转。

发展都成熟阶段的时候,官办教育仅仅是一种基础教育系统,教育模式算不上出色也算不上坏,也就是中规中矩的样子,只有官办高等学府会在教育部直接管辖之下与时俱进。相反,民办教育会形成一种自我演变的体制,在教育部监督下的自由经营时期,民办教育会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正所谓优胜劣汰,民办教育只能不断的改良自身教育水准才能生存下去。

最终,民办高等学府将会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因为有了竞争,各大高校会通过改善学校环境、聘请优秀教员、提高学术科研的力度来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且在大量培养出优秀人才之后,也会冥冥之中形成一种社会财富。

吴绍霆不希望中国教育像二十一世纪那样走向教条式,他可以接受在小学、中学开设所谓的“美化统治者”的课程,但是大学一定要坚持自由化。也就是说,他在学生思想不成熟的时候给予一次灌输“美化统治者”的机会,但当学生们成长、成熟之后,也要给予他们选择是否坚持这种思想的机会。

卷八:世界大战 第1147章,详细布置

因为他不能预计每一届政府是否真能做到为国为民着想,一旦出现了一届腐败的政府或者昏庸无能的领袖时,就需要人民有足够思想做出决断,站出来推翻这个腐败的政府或者逼迫其下台。

除此之外,高度自由化氛围的大学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学术研究的效率,不仅能提高文化教育的规格,还能造就更多具备逆天才华的人才。

以上这些就是教育体制的硬性发展方向,官办和民办两大系统都要共同发展。

在这两项发展计划之外,吴绍霆还强化落实了扶助教育事业的金融政策,比如提供助学贷款、开设教育储蓄基金、优化民办教育投资贷款等等。中国大部分人口成为文盲的重要原因之一,那就是很多穷人读不起书。

尽管在早期的时候,吴绍霆已经制订了助学贷款和教育储蓄这些项目,但是在贯彻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不管怎么说,如今旧事重提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将这些项目发展的更好,对教育的帮助更多,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国人解决读书难题。

至于在文化发展方面上,虽然按照蔡元培的意思,只要教育发展的好,文化水准也能跟上去。但是教育所产生的文化效应仅仅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部分,要想让文化事业得到全面的发展,自然而然要花费更多的功夫,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而达到更广泛的文化效果。

在这个方面,吴绍霆与参加会议的众多专家、学者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决定先由中央政府着手抓几个重点发展,然后以这些重点发展来带动全国文化事业的普及和提升。

其一是发扬考古行业,中央政府设立国家考古研究所,一些重点大学也开始考古学专业,引进国外的考古经验,来组建中国近代第一批考古产业。考古的目的不仅仅是研究文物的文化价值,同时还能起到探索更完善的古代历史层面,丰富历史文化,另外也能保护中国本土的古董文物,省的让那些外国列强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