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1 / 2)

旺夫命 南岛樱桃 1562 字 20天前

这十来人是带着字据来的, 怕路上损坏, 跑出来之前他们还削了竹筒, 晒干之后将字据裹起来放竹筒里。将情况说明白之后, 他们小心翼翼呈上字据, 卫成看过答复说通政司只听民间诉说冤屈, 不管断案, 他跟着会向皇上奏明,让前来申冤的把字据收好,找地方安置下来, 耐心等等。

这会儿天色已经不早,跟着都到下衙的时间,卫成没有匆匆进宫, 他琢磨着回府之后写本折子, 诉明案情,赶明儿送进宫去皇上一看便知。

当天晚上, 一家人围坐用饭时, 卫成提起这事, 说白日里有一群从外地偷跑上京来的, 说他们在地方上蒙受了巨大冤屈, 衙门清闲了几日,有事做了。

卫成一开口, 家里人都停下动作朝他看去。

姜蜜问他方便说吗?

“倒是没什么不方便的,他们闹得很开, 该有不少人听说了。”

“相公你一贯分得清楚, 回来都是闲话家常,很少提到衙门里的事情。还是说这回案子很大?给我们提醒儿来的?”

卫成喝了几口汤,说后面可能会闹出些动静,问题不大。会说起来倒不是让家人防备什么,而是这事儿吧,自家曾遭遇过。

吴氏瞅他一眼:“说就好好说,别道一半留一半吊人胃口。”

“就是挂田的事,规矩是勋贵免税,除此之外举人免税。勋贵大多瞧不上挂田这点好处,几乎不沾。举人很多出身贫寒,发达之后难免会有亲朋求上门来。本朝商税略高一些,地税并不过分,正常来说该交得起。哪怕交得起,他们也不想交,就把自家田地挂到举人名下,同时请举人立个凭证给他。早几年我就说过,这是钻了朝廷的空子,迟早会出事,这不就出事了?”

眼见二老想起当日那出,卫成倒也没说好坏,他接着给家里人说案情。

说完才道:“地契就是土地凭证,那上头落的举人的名,衙门认契书不认字据。毕竟契书是衙门发的,字据是可以伪造的。”

卫家到底是乡下出身,知道田地是农户的命根,说:“各地不是都有挂田避税的,父母官不考虑这个情况?田地的确是老百姓的,就要不回来了?”

“爹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案子里面字据是已故的老举人立下,往上要追溯到二十年前,二十年前县官恐怕都还在读书考科举。不光如此,朝廷还有规定,就比如翰林官不允许去老家任乡试主考,县官也是一样,为了尽可能避免出现以权谋私的情况,县官都得是外地的。等于说如今的县太爷根本不清楚当年的事,哪怕他能想到有挂田这个情况,也可能懒得去逐一查证,直接认了契书。挂田本来就是钻空子的事情,你要闹,朝廷还能问你过失,县太爷根本不怕他们。”

卫老头让三儿子说得一愣一愣的,讷然道:“那这些人平白失了土地,咋活啊?”

倒是吴婆子想起来说跟着会有大动静,不就是说朝廷会管?她才不着急,撇嘴说:“挂田的事这么普遍,现在捅破了朝廷总不能真的任由举人占了老百姓的土地。虽然是老百姓自己办出来的蠢事,屁股该擦还是得擦。你担心他们干啥?要我说幸好老三想得远,当初就看到坏处没给亲友挂田,否则这会儿岂不尴尬?”

姜蜜也想到这里。

想想看,要是人家申冤的来了,说出这个情况,结果发现听他们说明冤情的大人也在干这个事情。

他们如何看待相公?

当官的本身就占了立场,老百姓凭啥信他?

姜蜜想起他曾经说过,说这个地税只怕不改,改起来各地动静不知道会有多大,那真是捅破天的事情:“他们找到相公你跟前,要你出面,会不会有什么麻烦?”

“平白无故提起兴许会有麻烦,这次是底下闹上来,只不过从我这里走个流程,后面怎么办还要商量,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卫成对皇帝有些了解的,他是个能忍的人,凡事好做铺垫,除非情况十分紧急平时不会贸然大动干戈。这次估摸就是解决挂田的事,谈不上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