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1 / 2)

桓容 来自远方 2500 字 18天前

太元三年, 三月

季春时节, 清风和畅, 天碧如洗。

几场细雨之后, 百草茂盛, 李白桃红, 风中飘着阵阵甜香。目光所及, 尽是一派春-意-浓浓的景象。

桓容一行离开姑臧城后,沿着巡狩旧路,南下经吐谷浑, 未做任何停留,由陆路过梁、荆、江、豫四州,在幽州做短暂休整, 于三月间抵达建康。

彼时, 正逢上巳佳节,秦淮河畔人潮涌动, 热闹非凡。坊市之间人流穿梭, 熙熙攘攘。

出城和入城的队伍排成长龙, 都是络绎不绝。

南来的商队多是乘船。

运珠的商船刚一到码头, 未能卸货前往坊市, 等候的商家立即一拥而上,包围住船主, 争相开出价码,希望能将今年的合浦珠买到手。

北来和西来的商队多数赶着大车进城, 车后系着牛羊骆驼。商队中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胡服, 无一例外,领队之人都说一口还算流利的洛阳官话。

带队入城之后,领队先寻到中人,选一处客栈安置。待一切妥当,便急匆匆往坊市领取木牌和税牌。

依城内规矩,无论是什么货物,凭木牌租赁摊位,方能在坊市中交易。

虽说租金不低,货物都要记录,散市后如数交税,但有市价所在,利润有一定保证,交税亦是无妨。加上南地有不少稀奇的东西,运回北地和西域都能卖上好价,商人也不吝惜些许税钱,更不会冒着被驱逐的风险逃-税。

外来的队伍——尤其是胡商,想要顺利市得紧缺货物,木牌和税牌一个都不能少。

建康本没有这项规矩,是仿效幽州创建坊市,顺便将管理条例也学了过来。

以建康士族的头脑,绝不会生搬硬套。

掌管坊市的官员结合本地情况,维持大框架不变,对细节处加以改良,建康的坊市得以迅速发展。凭借都城优势,借秦淮河水道,其繁荣程度丝毫不亚于幽州。

随商贸发展,南来北往的商队越来越多,城内的人口随之膨胀。

去岁统计,城内户数竟达五十万。长此以往,不出三十年,建康的发展就能达到一个惊人的程度。成为人口过百万的大城,绝非是天方夜谭。

当然,这一切都有个前提,桓汉的政权牢牢把控现有疆域,并寻机扩大,进一步稳固统治。

如果三天两头遇外敌来袭,甚至是兵临城下,再繁华的城池也会日渐衰落。

好在幽州长足发展,驻有上千州兵,为建康天然屏障。

豫、江、荆三州俱是桓氏嫡系驻守,即便北方来犯,也有相当把握可以一战。胜负五五开,全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作为建康的门户,姑孰有西府军 ,京口有北府军。前者由桓冲镇守,可保安全无虞。后者为高平郗氏掌管,以郗愔的行事作风,大事上绝不会糊涂。必定会督促郗融,下大力拱卫京城安全。

秦氏入主长安,北地渐趋一统,盘踞三韩的慕容鲜卑被剿灭,地盘进一步扩大。加上秦璟几番出兵,实际上掌控漠南草原,不提其他,就表面而言,秦氏治下的疆域已隐隐超过桓汉。

至于人口,因长安尚未统计,尚没有准确数字。

唯一能肯定的是,有北地的汉人和臣服的胡族部落,秦军的数量不会少,战斗力更不会低。

日后开战,双方都会全力以赴。

一战可决天下,进而一统中原,定鼎华夏。

现如今,双方还算是“友好”。彼此递送国书,互有贸易往来。加上秦策和桓容一样,正千方百计增强-君-权,压制北地高门势力,桓容有五成以上的把握,三年之内,长安不会大举派兵南下。

边境上的小打小闹不足为虑。

长安试探建康,建康也会试探长安。彼此互相摸底,为将来的决战做充足准备。

想到可能到来的战争,不免想到同秦璟的约定。桓容坐在大辂上,轻轻捏了捏鼻根。因春光而明朗的心情,忽又变得沉重。

“陛下,已能见到城门。”

典魁在车前回报,桓容压下骤起的情绪,推开车门,眺望巍峨的建康城,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遣人入城,给太后和丞相送信。”

“诺!”

早在数日前,南康公主就接到桓容归来的消息。距离建康百余里,桓容又放飞鹁鸽,就为让亲娘放心。

此时派人城,主要是为告知郗愔和文武百官,让众人提前有个准备。

天子大辂之后,谢安和王彪之亦然有感慨。

见到熟悉的城墙,回忆沿途所见,两人的心境都变得不同。对家族今后要走的路,也有了新的规划。

“官家乃是天命之人。”

士族固然以家为先,但凡事总有例外。

对谢安和王彪之来说,如果桓容能一统南北,结束汉末以来百年乱世,继而恢复华夏,重塑先民基业,开万世太平,他们愿意助其一臂之力。

谢安推开车门,眺望阳光笼罩下的建康城,笑道:“此番随驾巡狩,见到边州风光,西域景象,安实有所得。归家必提点族中,凡应出仕者,不可终日-纵-情山水,辜负大好时光。”

翻译过来,到了年纪也有才干,谁敢玩什么求仙养生、归隐山林,有事没事嗑寒食散,绝对家法伺候!

国朝正是用人之际,想要-纵-情-山水,可以。先出仕边州,打几场仗,做出实打实的成绩,再入朝“服务”几年,为家族做出贡献。

等到有了继任者,辞官挂印随意。

王彪之深以为然。

“安石所言甚是。”

同陈郡谢氏相比,琅琊王氏终归是刚刚复起,更需要巩固在朝堂和地方的实力。

谢氏族中能人辈出,封胡羯末,谢氏玉树举世闻名。

琅琊王氏想要赶超,还需相当时日。

不过,谢安和王彪之心中清楚,此一时彼一时,以桓容的性格和能力,必将政权牢牢把于手中,类似王导和王敦的时代不会重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更不会再来。

对两人来说,这是好事也是难事。

好在天子强势,他日南北决战,胜算就多出几分;难在君-权愈强,家族的生存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甚至要做出让步。

两人随驾巡狩,眼界进一步开阔,在大事上有所把握,该让步的时候也会让步。

族中之人则不然。

想要说服众人,让他们明白必要的让步无损家族,甚至会福荫子孙后代,还要费些口舌。

好在谢玄和王献之都为天子重用,作为同辈中最杰出的子弟,遇到大事,两人知晓该如何决断。

谢安和王献之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说服族老,并与姻亲书信,劝服众人莫要行错事,尽全力为族中郎君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