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这下又找到了嫌弃郑嘟嘟的点儿,“你是不是傻?雕刻虽费时间,到完成之后可以印刷成千上万本书籍,可比手抄快多了。”
吃过早食,一伙人就浩浩荡荡的前往报馆。
乌石巷已经不是一年前的样子了,这条相对僻静的小巷子因为大彧报馆的存在而被无数人关注,往来走动的人流多了,两边的铺子屋舍也跟着身价百倍。
马车缓缓驶入巷子里,文彬和郑嘟嘟一路都把窗帘掀开往外张望,在终于停下的时候,你推我攘的往外冲了出去。
宽敞的门面,高悬的匾额,踏上台阶进入报馆,只见大堂里左右两面都陈列着与墙等高的架子,架子上一层又一层的堆叠着微黄的报纸和崭新的书籍。
有两个书生模样的人正站在一侧书架前小心的翻阅书籍,有中意的就放进脚边的篮子里。
此时,那两人脚边的篮子都还空空如也。
听到动静,两个书生转头看来,目光从冲在最前面的郑嘟嘟和太子身上扫过,又看向紧跟其后的云萝和文彬,最后才看到慢悠悠走在最后面的长公主和卫漓。
两人连忙将手中的书放回到书架上,然后拱手朝长公主行礼道:“学生见过长公主殿下。”
长公主如今跟常来这里的书生已经十分面熟了,看了眼他们脚边的篮子,温和说道:“不必多礼,你们这么早就来选购书籍?”
如今报馆里不仅印刷报纸,就在三个月前,长公主突然找上朝中的大臣,国子监和其他书院的先生,收罗了大量的文稿,刊印成册之后就放在这里售卖,一下子就吸引了京城内外的无数学子。
在这个雕版和手抄本横行的时代,文人们想要正经出版一本书籍可不容易,那都是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呕心沥血,都未必能写出一本传承后世的书籍。
又不是上不得台面的话本子,有身份、有地位、有真才实学的文人是不屑于写这种消遣的玩意的。
但是有一天,长公主突然找上门来,从他们往年积存下来的随笔文章中挑了几篇,说要给他们刊印成书籍!
还没有从长公主的荒唐行为中回过神,新出的《文秀报》头版上就突然出现了江南书院山长林炳文的一片文章,吸引了无数人来哄抢,《文秀报》也在瞬间拔高了好几层台阶。
之后,诸多新的书籍面世,有朝中某官讲述为官之道,有户部某位大人记录下来的民生,翰林院某大人对《道德经》的注解,国子监某位先生详细阐述了科举项目的内容,注意事项,以及如何破题……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迅速的风靡了全京城,甚至有几本书籍还出现了抢购的热潮。
京城的大人和先生们突然发现,出版书籍比他们原先以为的要简单多了。
其他书肆见了也想要效仿,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把一篇文章雕版出来所需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太大了,几乎没有一家书肆能承受得住这样巨大的耗费。
很显然,大彧报馆有不为人所知的更快、更有效的印刷术。
早就应该想到的,那一月两期的《大彧月报》的雕版虽不是很多,但也要费不少时间,缘何他们刊登出来的内容却能那样迅速?
与两个书生打了个照面,之后长公主就带着孩子们到了楼上。
虽说端午佳节,朝廷和书院都有休沐,但大部分人还是在继续为各种事情忙碌工作,比如报馆里的几位主编和伙计们,为了赶印初十发表的报纸,他们甚至比前几天还要更忙碌。
听到动静,刘霖从他的工作间探头出来,看到云萝,不由得一愣,然后飞快的将手里的笔往边上一搁,侧身走了出来。
先向太子、长公主和卫漓行礼,然后朝云萝作揖道:“八个月未曾见到郡主了,郡主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云萝将文彬和郑嘟嘟往他面前一推,说道:“我这两个弟弟对报馆十分好奇,带他们来开开眼。”
又跟小兄弟俩说:“这是报馆的总编刘霖,目前两份报纸上的内容皆由他负责排版。”
刘霖忙摆手说道:“不敢不敢,在下不过是个打下手的,所有事项都需经过长公主殿下的审核,在下才能着手安排。”
低头看到两个满脸好奇的看着他的小少年,刘霖目光一顿,看着文彬问道:“这位小兄弟一身的书卷气,可是在读书?”
文彬赧然一笑,拱手说道:“小子如今在县学就读。”
“这么小就考入县学了?厉害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