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过几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
……
这时候距离过年还有八天,徐家已经在轰轰烈烈准备起新房子了,他们要尽量早点把房子做好,早点搬出去,不然就要花费五元的天价租陈家的房子。
一大早的,许晓起来,和陈向娟一起做好了一家人的早餐,一吃完饭,小团子就迫不及待的带着弟弟们去二叔家找小伙伴玩耍去了。
看着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许晓失笑,陈老三已经不得闲的逛菜园子去了。
陈建军邀约许晓:“接下来应该没有什么事做吧,我们一起散散步怎么样?我想看看村里的果树。”
因为他自己也承包了个果园,他们村也有果园,他就想看看村里现在怎么样。
许晓欣然同意:“好啊。”
乡下的空气肯定是比城市的要好一些的,这边花草树木比城市多得多,人又少,自然会产生更少的生活废气,被更多的草木清香充满,他们两个也没有手牵着手,就两个人并行,中间还隔着一个巴掌的距离。
他们从村口走到村尾,然后再到山上看了这里的果树,这个季节,已经有零星的桃花悄悄绽放,闻着桃花香,两人都露出笑容,在这个时候可以看到那粉嫩的颜色,无疑会让人心情愉快。
他们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很多人,一个个的打招呼,每个人都会问几句,还偶遇到了黎佳。
她考上了大专,也并没有做那种抛夫弃子独自回城的事情,是难得坚定意志的人,放假了就回陈屋村,她的风评很好。
看到她,许晓和她打了个招呼:“黎姐。”
他们一直有书信往来,感情不错,看到他们两个一起出来,打了声招呼就带着我明白的笑意离开了,留下句话:“回头我去找你。”
许晓本来没什么的,但是被她的眼神看到,莫名有点不好意思,左看右看就是不看陈建军,却看着四处没人,飞快的把手牵到了陈建军的,紧紧的握了一下,之后又飞快得松开,往前快走了几步,欲盖名彰:“走啦,走啦,你磨蹭什么?”
如果不是看到了远远的人影,陈建军都想亲一口,可惜这是外面,他只能遗憾的放弃了这个打算。
回来看到的就是陈老三和刘田芳的朋友在串门的场景,有人问:“你们刚刚干嘛去了?”
“再村子里四处逛了逛,大家精神面貌都挺好,精气神好,面色红润。”
“这都是国家政策好啊。”一说到这个,这个自然是对国家大力的吹捧。
“是啊,我走了一圈,脸上有肉了,衣服也少了很多补丁。”
开放经济,绝不只是口上说说的威力,对大家伙的影响是巨大的,有很多东西已经不需要凭票购买,还可以自由交易,乡下的地方哪家没有自家的一些农家土特产,以前不敢卖,因为不允许,现在可以做了,正好可以换回一些吃的喝的改善生活。
说起来,他们家还是分有土地的,陈建军和许晓的户口挂在学校,但是陈老三他们都还是在陈屋村,自然也就在划分土地的时候算了进去。
陈老三也没有说不要,在地里刨食了这么多年,有土地在就有一份安全感,就算他不能亲自种,也可以转租给别人,现在不好说,以后谁知道会怎么一个走向?
就由陈大伯帮忙找了几户人口多壮劳力也多的家庭租给他们种,公粮他们交,每年年末的时候再交定量的粮食,这就算是地租了。
陈建民也是这样的情况,他是正式工,城市户口,刘兰和三个孩子不是,还是在是陈屋村,所以分地的时候自然也有他们的份。陈建民也不是没有想过把他们的户口变为城市,但是现在这时候,城市户口非常的吃香,可以得到一份工作的几率比给农村户口的大得多,想要农转非,除非你有一份正式工,或者是有过硬的关系,不然是很难办成的。
柳兰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自然比较难顾上这些地,但是她娘家兄弟多,忙活完了娘家的地,再过来帮把手,就能弄得差不多,收获比起原来分的多的多,有事儿没事儿她就爱带着孩子去杀虫拔草的,希望下一个季度可以大丰收,这只是一个普遍的缩影。
地分给自己种了,哪个庄稼人不尽心尽力。
陈建军和许晓回来了也一起搬着小凳子一起听他们说话,这段时间发生的八卦琐事,谁家的媳妇又跟她婆婆干仗啦,哪家的汉子不争气,懒,现在这么好的时候也不好好顾着自家的地,收货的时候傻眼啦,谁家的姑娘邋遢,相看的时候衣服还有油渍啦……
陈建军和许晓只有听着的份,听了一段时间许晓就进厨房了,她宁愿去准备午饭。
一开始陈建军还好,听得多了,他也审美疲劳,陈老三沉默的做一个听众,刘田芳很有兴致。
她不喜欢说人是非,但是听这种八卦打消时间她倒是挺喜欢的,一段时间没回来,果然又有新鲜事。
到了傍晚的时候,陈向华过来了,刚下了班过来的,听到消息说爸妈回来了,就带着一身换洗的衣服过来。
她下了班,过来这里住上一晚,明天在上班前再赶回去,这样不会耽误事情,也能够跟娘家人好好的叙叙旧。
看到二女儿来了,陈老三和刘田芳都露出开怀的笑:“爸妈,弟弟。”看了一圈,然后拍了拍陈向娟和陈建强的胳膊:“你们两个长大了,已经是大小伙和大姑娘啦,这些日子过得怎么样?”
“二姐,挺好的。”
“有对象了吗?有没有同学在一起?”
陈建强坦坦荡荡的摇头:“没有。”
陈向娟傻笑,一看这样,陈向华就知道妹妹有情况了,她给了她一个等下再跟你细说的眼神,打开自己带来的包裹:“爸妈,这是我给你们做的鞋子,这是弟弟弟妹的,我给你们都做了,你们的尺码没变化吧。”
一家人,上到陈老三刘田芳,下到圆圆胖胖,都有。
“二姐,不用你做,纳这个鞋底多麻烦啊。”
陈向华摆摆手:“我下班了,也没什么事儿,纳鞋底习惯了也没什么,你们在外花钱买鞋子,费,还不耐用。”
这个倒是事实,他们一家就没有谁会做鞋子的,最起码纳鞋底不会。
许晓只会买来鞋底,然后缝上鞋面。
比起买来的,自己做的更用心,穿上去更舒服,这话陈建军是赞同的,但是这么多人的鞋子,那多累,不知道用了她多久的时间。
陈建强拿着鞋子很感动:“二姐,你真是太好了。”
“这又不费什么,你还不会,那要不要我教教你?”她这话是问陈向娟的。
本来陈向华也是不会,但是嫁了人之后,她从她婆婆手里学会了,没事儿一起坐着那鞋底说说话,已经成了一个很常见的场景,陈向娟吐吐舌头:“不了,我对纳鞋底不感兴趣。”
她做衣服也不会,只会缝缝补补,没事,大哥说的对,只要有钱什么买不来,何必勉强自己去学没天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