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是华国的一部分,李铮实验室是华国的实验室,它做出来的成绩自然是华国科研界的成绩,李铮这一表态,华京这边就可以交代了。而一国两制意味着,处于香江的李铮实验室只会属于李铮私人的,受国家政策保护,谁也拿不走,个人利益也保住了。
他们俩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这青年计算得通透。
“足够了。实验室的事情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的。你看看什么时候可以入职,我和孟老商量着,你先跟着孟老,享受副教授待遇,等到这届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拿个研究生头衔,再正式转为副教授。”
“我随时可以入职。”李铮知道,这已经是极大的诚意了,毕竟他现在可只有个学士学位。华清大学里随便一位讲师的学历都比他高。
“那太好了。”赵德培笑容加深了不少,“既然如此,那准备准备,你的第一堂公开课。”这也是华清的传统了,入职的新教师会上一趟公开课。
公开课来听的不止是学生,若是讲师、副教授、教授们有兴趣,也是能来听的。
李铮愣了一下,张了张嘴巴,他记得三十年后,没这个传统啊……
*
“听说我们华清来了个新教授。”
“真的假的,哪个系的?”
“生物系,公开课就在下午,听说很年轻呢。”
“四十?”
“不知道,反正很年轻。是华清最年轻的教授!”
五月的华京已经有些热起来了,校园道路两旁巨大树盖将炙热的阳光挡在外面,让行人多了一份阴凉。
戴维和李铮并肩走在华清大学的道路上。
八十年代的华清大学里,外国人还是很少见的,金发碧眼的戴维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李,他们说得是你。”
李铮看了戴维一眼,“看来你的华文越来越好了。”
戴维闻言,面上不由浮现一丝得意的表情,“当然,我说过,我是个语言天才。”
因着李铮的关系,默沙东也注意到了华国市场,最近动作频频。亚胺培南的事使得华国政府及民间对默沙东的好感度非常高,一时间它居然隐隐威胁到了罗氏在华国的地位。
戴维可指着华国市场推他到罗伯特先生那个位置呢,自然不希望丧失最先进入华国的市场优势,竟亲自来到了华京。
“行,你高兴就好。”李铮耸耸肩。
罗氏向华清捐赠了一个实验室的事情已经是人尽皆知了。在李铮签了聘书的第二天,兴华社头版头条就是罗氏捐赠实验室的事情。
报道里洋洋洒洒,列举了罗氏曾捐赠过的所有学校,这一溜的世界名校的名字,看得华国人心潮澎湃,饶是知道内情的燕京大学也不由心里酸溜溜的。
最近,华清学子与燕大学子碰面时,最爱提的就是这件事。
罗氏给我们学校捐了一个实验室。
燕大华清,华国人提到两个学校的时候,习惯性地会把燕京大学放在华清大学前面,虽说两者是兄弟学校,但也是竞争者,这华清人心里就一直这么想着,为什么是燕大华清,而不是华清燕大。
现在罗氏给我们华清捐了一个实验室,没给你们燕大捐,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世界级名企眼中,燕大不如他们华清。
一想到这个可能,这些华清学子的背脊挺得直直的,连面上的笑容都不由加深了几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实验室的归属问题,因着赵德培的私心,他没有将这赠与协议摆到明面上来,也就和几个华清大学的老教授通了通气。
这些老教授虽然心里多多少少有些咯噔,但也知道这事怪不了别人,也就沉默了。
但年轻一点的教职员工就不这么想了,陈安帮这一辈,正处于学术生涯中的高峰时期,国内科研资源有限,那些老教授的蛋糕又是不能动的,他们手中的资源更是紧张,很多副教授都是两三个人拼一个实验室。
这罗氏一出手就是占地五百多平的实验室,他们看到过报纸里的图片,那里面可都是国际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华清大学所有实验室设备加起来,都不知道能不能比得过人家。
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来说,这是不可抵挡的诱惑。
“时间差不多了,有兴趣去听听我的公开课吗?”李铮笑着对戴维说道。
“当然,这是我的荣幸。”
第136章
华清大学生物系一楼某教室里, 坐满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
他们大都是被“华清最年轻的教授”这个头衔吸引来的。
“你说新教授年纪多大,副教授待遇的话, 至少四十了吧。”
“原来陈教授是我们华清最年轻的教授,他今年四十三了吧。”
女生们头挨着头, 叽叽喳喳地讨论着。饶是在这华国最高学府, 八卦还是人的天性。
突然, 教室里安静下来, 同学们抬头望去,只见一个鬓发花白的老人夹着一本书从教室门口进来。
一个女生眨巴眨巴眼,“这就是华清最年轻的教授?他长得也太显老了吧……”
“什么呀,这是孙教授, 他做项目研究的,不经常给我们上课。”
紧接着, 一个又一个老教授从教室门口走进来, 他们熟稔地相互打招呼,随即在座位最前排坐下。
许多华清学子都不由暗暗心惊。华清一直有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传统,无论多大牌多国宝级的教授,一年十二节课必然是上满的。
但也仅仅就是十二节罢了, 这些搞研究的, 恨不得把一秒钟掰开成两秒钟用,任务完成了, 也就回实验室了。
华清中他们的传说不少,但真正认识他们的人却是屈指可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