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时间,匆匆而过。
这几日,礼部也是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发放考号,布置集英殿考场外,他们还得一一训诫这些举子。毕竟皇宫之内,戒备森严,严禁乱闯。要是闯到后、宫去,就是皇上想要保你,免了你死罪,你也免不了取消功名,终身不得再考等严厉处罚。
有人说礼部是个清闲衙门,这也是因为没有科举。要是科举一到来,礼部就忙得不可开交,简直和农忙有得一拼。但科举过后,礼部又渐渐静寂了下来。没办法,礼部就相当于后世的教育局和外交部的合体,这个年头的教育没跟上,大部分百姓还是文盲,这礼部能有什么事可做?大不了就是和外国来使打打嘴仗,训诫一番礼仪罢了。
王安石兄弟四人,早早就起身了,不是他们睡不着,而是前几日请考号的时候,礼部官员告诫他们,一定不能“误了时辰”,不然宫门关闭,他们的考试资格也就取消了。同时,礼部还随行发放一本《御试须知》,代替了以往派人训诫礼仪。除此之外,还谆谆告诫“一定要保存号纸,如若丢失,则不得入矣”。
鉴于此,还有谁敢睡懒觉?这不,还没到卯时,这些举子就要出发了。一行人打着灯笼,浩浩荡荡地前往皇宫正门宣德门,等待检查考号,搜了身,谨防举子夹带后,才一一放入。
王家四兄弟检查考号过后,才得以进入皇宫。这时的天还没大亮,皇宫依旧笼罩在黑幕之中。于蒙蒙亮中看见那红墙绿瓦,便是来过皇宫一次的王安石,都觉得有一股豪情自胸而生,更别说其他举子了。
在内侍的引领下,这些举子来到了集英殿前,看见了挂得很高的混图。这混图其实就是座位表,举子们按照座位表找到自己的座位号,对号入座就是。
今日不是例朝,所以皇宫之内并无甚么官员,除了陆承启临时决定的考官以外。这权力最大的详定官,自然是贡试主考官文彦博了。既然做了贡试主考官,这殿试的详定官,也一并做了。
待得卯时一到,内侍就按照混图,喊考生考号,对照好姓名、户籍,一一放入殿中。殿中设幔,隔列坐席。桌上有牌一枚,长三尺,幂以白纸。上面写着考生姓名,籍贯以及座位号。这些东西是不能污损的,也不能移动的,不然会当作弊论处。又有笔墨纸砚,举子无须自带。
待得举子们都入了集英殿,坐定位次后,由中官发放御试题目。考生需要先将御试题目抄录案头的草纸上,然后把御试题装入黄纱袋子系在脖子上。这样是为了防止御试题目污损,要是污损了,则“谓之不恭,纳卷有所不收受”。这时候的举子是很痛苦的,不仅要避讳先帝名讳,还要保存御试题目,这做起来就碍手碍脚了。
除此之外,殿试与解试、省试不同,不能“上请”。旧制,在殿试还考诗词歌赋的时候,士子是可以“上请”皇帝的,如果皇帝不想回答,那出题官则要临轩答之。后来,元绶帝觉得这样“往复纷纭,有失尊严之体,且不利于考场公平”便废除了“上请”,下诏“御试题目,皆由礼部印给,士人不许上请,自后进士各伏其位,不得复至殿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