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越辩越明(1 / 2)

看到陆承启放下了报纸,张载知道,先前看起来很温和的陆承启,似乎在蕴藏着爆发的力量一样。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完全没有了先前那么虚心求教的模样,反而变得如同一只正在觅食的老虎一样,不声不响却危险至极。

张载不明白,为何一个人的气质,能在两天之内完全转变。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吧,张载不明白,陆承启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在愤怒些什么?

是怒其不争么?报馆作为一个主导舆论的工具,居然让这些充满了负能量的言语光明正大刊登在上面,为了更好的销量,这样和后世那些不负责任的周边小报,有什么区别?

更让陆承启愤怒,却无可奈何的是,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太重了。不过是他称赞了几句张载为圣贤,这些报馆便把张载的生平都找不出来了,更是把张载的案底给揭露出来。这样的用心,在最重名声的古代,这不相当于把人往死里整么?

陆承启愤怒了,可是没什么用。他能力再大,也左右不了世俗观念。他望着张载,发现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脸上已经没有了刚刚的拘束感,渐渐显得从容了起来。

圣贤就是圣贤,身在何地,身上的气质都不会改变的。陆承启想笑,笑不出来,只好起身,把龙案上的报纸,递给了张载,也不说什么。

张载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接过了报纸,不由自主地看了起来。当发现报纸上面尽是抨击中伤他的报道,他似乎并不意外,反而像是置身事外一样,不骄不躁地看了起来。

张载的阅读速度,比陆承启快多了。毕竟报纸上的话语,为了识字之人都能看得懂,听得懂,尽量使用浅白的语句,习惯琢磨经义的张载,自然是看得很轻松。

一目十行的看过去,几张报纸,不到一刻钟时间,便看了个大概。陆承启见张载看完了,以沉重的语气说道;“先生看完了?”

张载笑着说道:“已然拜读。”

陆承启有些错愕:“上面尽是写先生的坏话,先生犹能如此淡定?”

张载笑道:“君子之道,矜而不争,仁者不忧。”

陆承启知道,传统的儒家学士,都是一个翩翩君子。这里不是贬义,而是很赞誉的。单单从《论语》之中,便能看出“君子”在孔夫子心目中的地位,那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可见孔夫子是如何看重君子之道的。

而张载说的“矜而不争”,乃是出自《论语·卫灵公》,全文应是:“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意思是君子庄重自尊而不和他人争强斗胜,普遍团结人而不结党营私。

仁者不忧,则是出自《论语·宪问》:“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仁者不忧的意思是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