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节海鹰归来(1 / 2)

【注:为了顾全本书的历史逻辑性并同时考虑到现实的某些原因,本书内容在时间幅度上跳过六个月并对书中的全国格局进行适当的变动修改;目前本书设定的时间为一九三九年十月,文章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断缺生硬之处;其中的难言之隐,还请读者朋友们注意甄别并理解和见谅】风轻云淡,晴空如洗过般湛蓝清澈,和熙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向欧洲大地。令人心旷神怡的清爽微风中,成千上万片秋季的梧桐树叶犹如万千瓣飘飞的金色雪片翩然落在柏林的大街上,给林荫绿影下的街道小巷地面上慢慢积了一层温馨而恬静的安然色彩。这是一个平常而宁静的下午,柏林市郊区的居民们三五成群悠闲地在街头上漫步散心。尽管此时的德国已经处于和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战争中,但前线德国军队的节节胜利让战争的阴云和喧嚣丝毫没有笼罩在德国本土的上空,因而德国本土的民众都能悠然享受着犹如置身战争之外的平静生活。

“秋天到了…东北的银杏此时也应该和这德国的梧桐一样落叶结果了吧?”一双黑色的眼睛透过窗户玻璃出神地凝望着外面的梧桐街道,青年自言自语着。这是一张棱角分明、年轻而瘦削的东方面孔,笔挺光鲜且与周围的德国国防军军服相差无几的东北边防军陆军少校军服合体而整洁地穿在他的身上,每一颗擦得亮晶晶的铜质纽扣都一丝不苟地扣得整整齐齐,标有“双刃战斧”徽章的军帽则端端正正地平放在面前的书桌上。窗明几净的宽敞教室内,一百多名德国和东北军陆军的上尉少校级别青年陆军军官学员神情高度专注集中,全部昂首挺胸正襟危坐,动作整齐划一而精神饱满,九十多双蓝灰色的眼睛和二十多双黑色的眼睛一起认真盯着教学投影仪投放在黑板屏幕上的军事教材和作战地图。这里,是德国国防军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此时教室的走道里,一名面容刚毅苍白、身材高大魁梧的德国陆军少将教官正目光如水地扫射着陷入沉思中的两国学员们,他很快发现了那个心不在焉正开了小差的中国东北军学员。“啪。”少将手中的教鞭轻轻地敲击了一下讲桌,接着是他淡然平和的声音:“弗里茨少校,你走神了。”

那名德国名字叫弗里茨的中国东北军少校学员立刻将目光从远处收回,立刻向教官诚恳致歉:“对不起,勃鲁门特里特老师。”

古恩特冯勃鲁门特里特少将那双灰蓝色的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地紧紧盯着他:“弗里茨少校,三十分钟前我布置了主题为‘德法一旦全面交战,我军如何突破马奇诺防线继而攻陷巴黎’的讨论研究课题。刚才安德烈斯上尉和霍夫曼少校都已经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现在,我很想听听你的思考结果。弗里茨少校,请问你将你的思考结果整理完毕了没有?”

东北军少校学员站起身来,点点头道:“报告勃鲁门特里特老师,我已经思考并整理完毕了。”

勃鲁门特里特教官示意道:“请开始吧。”

“是。”东北军少校在众学员们的集体注视下大踏步走上讲台,神色庄肃地指点着投影屏幕上的西欧军事地图开始深入浅出地剖析阐述起来。

“假如,德国国防军和法国军队开始全面交战,德国若要击败法国并迫使其投降,则攻陷其首都巴黎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德军的兵锋想要直指巴黎,则横卧于德法国界线上的法国‘马奇诺’防线便是德国陆军挺进法国的最大障碍了;而一旦攻克了这道法国的陆上长城,那装备陈旧且训练落后的法军是根本无法抵挡得住德意志大军横扫法兰西的。刚才安德烈斯上尉提出的进攻战略构思的主要思想是:以我军占优势的炮兵力量和空军力量对该防线的重点进攻区域进行地毯式的全面饱和性炮击和轰炸,力求最大限度地摧毁掉法军的防御战线并最大程度地杀伤其有生力量,继而,再以我军新型的装甲集团军部队从防线撕裂口处猛烈地全力突破整个马奇诺防线,直逼巴黎。正所谓‘破其一点而全面动摇’,这种战术十分符合法兰西帝国统帅拿破仑的‘集中全部火力和兵力摧毁掉敌重点防御部分,继而破坏其防御战线的整体稳固性’思想,简单而有效,但是,仍有很大的不足。首先,马奇诺防线是依托莱茵河、罗纳河等天然江河屏障和沼泽地而修建成的,这些地形并不太适合装甲部队的快速突击和纵横穿插;其次,马奇诺防线本身的防御能力十分地强大,它本身就相当于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水泥永久性碉堡群。马奇诺防线的主要结构早已经在我的脑海里了,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而地下部分则分为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能通电动车;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将近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到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以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在碉堡群之间的空地上密布地雷以加强;有的地段甚至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诸位,法国人花了十二年的时间和六十亿的法郎修建完成了的它,仅仅靠我军的炮兵和空军的炮击轰炸是很难达到有效摧毁其防御力量的理想效果的。我在此断言,一旦德军装甲部队在开战后的15天内没有突破马奇诺防线进逼威胁到巴黎,那么德军拥有的‘先发制人’优势就会消失殆尽,继而面临的将是法军、英军、比利时军、荷兰军等多国部队的合围和共同阻击,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绞肉机’战役就会重现,德军在攻势颓滞后将不得不陷入全面的阵地战、堑壕战和消耗战中,而这个恰恰是我们开战前就打定主意要全力回避的。到那时候,胜利就会是遥不可及了。”

东北军少校望着俱陷入思索的在场众学员和教官们,继续直言不讳道:“而霍夫曼少校提出的‘德军集结精锐部队并配合空军,经比利时的中部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巴黎’的构思,不客气地讲其实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史里芬计划’的翻版。而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三国虽然都打着中立国的旗号,但这三国却无一不不视德国为其本国的最大威胁,因而早已经与英法两大国在暗中结盟,而一旦德军突入比利时境内,那我军的战略用意就昭然若揭了,深知唇亡齿寒道理的法国、英国自然会与低地三国联盟起来共同抵挡德军。诸位想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吃过苦头的法国人、比利时人会对德国再玩这一手没有防备吗?而法国人自然希望战争是在其他国家的国土上进行,自然更加会不遗余力地支援比利时和荷兰,目的是力将德法战争变为在低地三国国土上进行的没完没了的阵地战和消耗战。而我军的作战理念就是一个‘快’字,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即装甲部队的闪击战,一旦陷入阵地战和消耗战,那就已经宣告德国对法国的战争失败一半了。”

所有的人都听得神情凝重,面色严峻。古恩特冯勃鲁门特里特少将微微赞许地点点头,是的,历史上德军曾多次对法国的战争在一开始都打着“速战速决”的算盘,但到最后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没完没了的堑壕战、阵地战、消耗战中以致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而此时很被触动的勃鲁门特里特少将提问道:“弗里茨少校,你刚才的发言都是对安德烈斯上尉和霍夫曼少校提出的战术构想的否定和反驳,那现在请你说说你自己的想法吧。假如你是德国国防部的参谋总长,你如何制定攻取巴黎的军事计划?”

再次成为众人瞩目中心的东北军少校面露微笑,他目射锐光地满怀自信道:“想要征服法国,不但要攻占其首都,更加要最大程度化地消灭掉其军事武装力量,倘若这两个目的都已经完成了,那么法国政府必然会很快向德国投降。勃鲁门特里特老师,法国人既然把国防安全的重点都布设在了马奇诺防线上,那么马奇诺防线必然也集结了法国陆军的主力。而德军要做的,则是在法军高层的迟钝和迷惑中掩藏住真实的作战目的,悄无声息地绕过马奇诺防线,然后再给法国人致命一击!德军进攻的主要矛头不是右翼的比利时,而是德法边界线的中央!我在此设想,进攻法国的德军起码要有130个师以上的兵力和4000辆以上的坦克以及450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兵分a、b、c三个集团军群。其中,c集团军群只需要18个师的兵力就可以了,目的是佯动于马奇诺防线的正面,吸引英法盟军的注意力并牵制住其大部军力即可;b集团军群大概需要30个的师,在德国与荷兰、比利时交界的亚琛至摩泽尔河一线展开强大攻势,突破两国防线并击垮两国继而配合a集团军群全力向法国境内推进并实现前后夹击法军主力;而a集团军群则是真正要置法兰西于死地的主攻刀锋,a集团军群起码要集结40个步兵师和10个以上的装甲师、摩托化师,从这里——攻入法国!”少校猛地一拍投影仪屏幕上巨大的法国地图。

“阿登地区?”勃鲁门特里特教官和所有的学员们眼前豁然一亮。

“是的!作为主攻部队的a集团军群翻越阿登地区的山林沼泽,攻取五国交界的雷特根地区那段宽170公里的主要地带,继而沿英吉利海峡地区实施突击前进,最终绕到马奇诺防线之后逐一分割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荷兰境内的英法盟军。最终三路集团军群将低地三国内和马奇诺防线附近的英法联军消灭殆尽后,集中优势兵力长驱直入攻陷巴黎迅速逼法国政府投降,基本是易如反掌!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灭亡法国只需一个月即可!”

学员们大哗,纷纷交头忍不住接耳议论起来。一个月灭亡法国?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嘛,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军为了攻陷巴黎而投入了上百万大军与英法盟军鏖战胶着于凡尔登,付出了几十万人死伤的巨大惨重代价也没有踏入巴黎一步。“弗里茨少校,我提醒你,你刚才的战术设想中,a集团军群是几乎很难做到秘密通过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交界的雷特根地区的!因为荷兰军在荷德两国交界的马斯河上面的三座大桥都设有重兵防卫,尤其是鹿特丹的威廉姆斯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另外比利时军也在德比两国边界上建立了强大的防线,我军为了深入比利时国境内,则必须要占领马斯特里赫特这片开阔地带,而这个地区已经被比利时军队构建成了完善的防卫区,其中最至关紧要的埃本埃马埃尔要塞更加有着比利时第7步兵师的三个整编团以及两门120mm榴弹炮和16门75mm野炮牢牢把守。对于比利时的这座被各国军事观察家都誉为‘欧洲最严密的炮兵阵地’的要塞以及荷兰在马斯河上的三座大桥如何快速且秘密地夺取?请你正面回答。”一名德军少校军官学员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