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县衙诸吏(2 / 2)

大汉封疆 庄不缺 1856 字 3天前

从霍光的观察来看,张济应该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人,看得出来他不是那种争权夺利,爱耍阴谋诡计的人,这样的人霍光就不用再去换了,可以让他继续做县丞。

“你也先去忙吧,有什么事本官再找你!”霍光初任长安令,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过霍光就不用这一招了,因为他虽然是初上任,不过长安县衙已经换成了他的亲信班底,到不用再去立什么威,而一开始霍光也没想过要干些什么大事,一切还是等熟悉了长安事物再说。

“把名册拿来我看看!”待县丞张济走后,长安令的办公室内就只留下霍光、杜延年和甄有财三人。这个时期所谓的办公室其实也就是一个简单的房间,而后摆设了几张几案。

县衙名册也是一卷竹简,这个时期纸张还没有广泛使用,而布帛等物也太过奢侈,而且没有竹简保存的时间长,所以一般记录还是以竹简为主。

霍光打开竹简从头扫过,他发现这册竹简前半部明显刻的有些时间了,而后半部竟然还有几片竹简是新的,而中间还有几片竹简上的名字被刀笔划去。霍光估计被划去的名字应该就是随尹齐而去的原长安县吏,至于后面几片新竹简上的名字应该就是霍去病为自己安排的那批刀笔吏。

对于竹简上的名字霍光只是一扫而过,而且这些名字大多普普通通,不过就在霍光看到最后那几片新竹简上时,目光落在一个名字上,不由的让他深吸了一口气。

“田千秋……怎么这么巧?他竟然做了长安县吏!”对于田千秋这个名字霍光并不陌生,说起来如果一切按原本的历史发展,自己和他将来还会有许多交集。

不过对于田千秋这个人霍光原本就没怎么上心,因为这个人能力其实并不出众,虽然田千秋是汉武帝最后一任丞相,而且到汉武帝死后他还做了十来年的丞相。不过后世史学的评价通常将此人比作霍光的应声虫,可以说他这丞相完全就是一个摆设。

而且霍光清楚,田千秋的历史作用其实并不大,他只不过是在恰当的时候为太子刘据鸣了一下冤,算是顺应了历史潮流,而后便被汉武帝一路提拔,成为了古今升官最快的人之一。

霍光并没有重用田千秋的心思,因为一旦没有太子刘据的巫蛊案,那么田千秋就只能做一辈子小吏,对于一个并无能力的人,霍光也不打算去耗费精力栽培,目前就让田千秋安安心心的做一个佐吏。

“延年兄,看来咱们的家底也不大嘛!这全衙上下加起来也就一百三十四人,其中衙役八十五人。算起来比起一般的郡县县衙还不如啊!”霍光合上名册笑着对杜延年说道,在整卷名册中霍光除了发现田千秋,便没有其他的发现了。

“大人,长安县位置特殊,其实我们也多处置一些民讼纠纷,拱卫京师有中尉府和卫尉府,长安巡逻和治安也由中尉府负责,咱们县衙倒是没什么事,这样一来县衙就多是文吏了!”杜延年以为霍光还不知道,就略微解释道。

因为此时汉武帝还没有正式设置羽林军和八校尉,所以拱卫长安的任务还是由南北二军轮流执行,一般一年轮换一次。中尉府就是指北军,卫尉府就是指南军,这两支军队也是汉武帝中前期最强大的中央武装部队。因为有了这两支军队,所以长安县衙除了几个衙役装模作样的巡巡街,其实整个长安城根本不需要县衙去维护治安,而且在长安县衙上面还有一个权力更大的内史府。

“那这么一说咱们县衙岂不是不用干什么事了?”此时甄有财在一旁疑惑的问道,杜延年不知道,其实霍光刚才那话里的意思和甄有财的问题差不多,那就是他们这个长安县衙究竟需要做什么,或者说对于这个县衙最难办的是什么?

无论古今一个行政机构最主要的压力应该就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治所的稳定,任何行政机构都害怕出现暴乱起义这些事。而另一个就是来自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或者说对中央政策的执行。

长安县应该不存在第一个问题,因为如果长安都出现这种情况了,那么大汉就彻底完了。而第二个问题对于长安来说,就比其它郡县要严峻的多了,因为这里就是天子脚下,任何法令肯定会先从这里实施,相应的考核也更加严格!

霍光知道,汉武帝时期也出现过不少荒唐或者错误的政策,而许多官员因为反对这些政策,或者领会错了政策精神而因此送命,其中包括义纵就是死在这上面。霍光现在担心的就是刚刚开始实施的‘缗钱令’会不会成为自己政治生涯上的一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