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节(2 / 2)

悍妒 为伊憔悴 2079 字 7天前

魏昭走进东间,看见徐玉娇手里拿本书在看,看见她进来,站起来,“二嫂去母亲那里了?”

魏昭示意她坐下,自己坐在她对面,笑说;“玉娇妹妹,我嫁给你哥,你还是头一次到东院来。”

徐玉娇讪讪的,“二嫂,以前是我不对,你别往心里去,我这几日也想明白了,梁荣从来没喜欢过我,是我太执着了,你这次帮我,是为我好,让我认清了事实,你宽容大度,不计前嫌,冒死救我,我从前对你有成见,嫉妒你,太不懂事了,我现在知道了谁真正对我好,二嫂,你人好,难怪我二哥喜欢你。”

终于想明白了,不钻牛角尖了,魏昭道;“我也没你说的那么好,我救你,是因为我带你出去的,你出事我有责任。”

“二嫂,以后我远在辽阳,我们姑嫂不能常见面了,你经常写信给我。”

“玉娇妹妹,你答应了跟黄公子的婚事?想通了?”

“二嫂,我想离开这里,嫁给谁都无所谓,既然母亲和兄长希望我嫁黄家,我就嫁黄公子。”

极度失望过后,自我放弃,魏昭忍不住说;“玉娇妹妹,其实我跟你二哥当时成亲时,我也没抱多大希望,你看我们现在不是很好。”

“二嫂,你跟我二哥很般配。”

两人又聊了一会,徐玉娇告辞走了。

徐曜回府,徐老夫人屋里的大丫鬟等在前院,徐曜一下马,丫鬟跑过去,“侯爷,老夫人叫侯爷去一趟。”

徐曜跟着那个丫鬟往积善堂走去。

徐老夫人看见儿子,急忙问:“曜儿,你还没吃晚膳吧?”忙着叫丫鬟去厨房传膳。

徐曜也没拦着,“母亲,我吃过了,没太吃饱。”

丫鬟搬过来椅子,徐曜坐在塌旁,徐老夫人一脸喜色,“曜儿,玉娇答应婚事了,我让二媳妇去劝她,没想到二媳妇还真有本事,你知道你这个妹妹不进油盐,我说话她都不放在心上,偏二媳妇的话她听了,跟黄家的婚事也是她亲口答应,愿意嫁到辽阳。”

徐曜没跟母亲说二人出门发生的事情,点头,“这样最好。”

“曜儿,以前我对你媳妇有点偏见,接触下来,二媳妇这个人真挺好,人也出挑,你能娶到这样的媳妇,是你的福气。”

徐老夫人现在对这个二儿媳相当满意。

徐曜唇角慢慢勾起。

燕侯府门前的官道上,一行车马,朝这燕侯府驶来,来到侯府门前,一个低等官员下车,上前叫门,燕侯府大门打开,马车驶入侯府停住。

马车里走下一位三品官员,穿着朝服,下人赶紧去报燕候,这位官员对侯府也不陌生,直奔前厅,走进前厅,落座。

当燕侯徐曜出现在门口,欧阳锦站了起来,一揖,“下官拜见燕侯。”

徐曜道;“欧阳大人别来无恙。”

欧阳锦上前几步往厅堂中央一站,挺直了脊背,从衣袖中抽出明黄锦,高声道;“皇上有旨,请燕侯听旨。”

萱草到前院找常安,交代常安到马家窑取白瓷,经过前院门前,看见许多车马,一群穿着朝服的官员,朝前厅走去。

萱草赶紧跑回内宅,告诉夫人,“夫人,前次来的那个朝廷官员又来了。”

欧阳锦上次来北安州,萱草见过他。

“是欧阳大人吗?”魏昭问。

“对,夫人,就是那个欧阳大人,还跟夫人共同弹奏一首曲子。”

魏昭纳闷,“欧阳大人刚走不久,怎么又来了。”

站起身,“我们到前厅看看。”

魏昭带着书香和萱草走到前厅,前厅里有朝廷命官,后宅女眷不方便出入,魏昭从后门进去,绕过屏风,躲在帷幔后。

只听欧阳锦正高声宣读圣旨,魏昭听见最后一句,赐婚国舅之女为燕侯妾。

脑子轰然一声,她抖着手,撩开帷幔一条缝隙,正看见徐曜跪地听圣旨。

欧阳锦的声音,“燕侯接旨吧!”

魏昭紧张地盯着徐曜,徐曜身形笔直,半天没有说话,欧阳锦提醒道;“燕侯,快接旨吧!圣恩浩荡,把国舅之女赐给燕侯爷做妾,燕侯快谢主隆恩。”

徐曜没起身,也没接旨,道;“求欧阳大人代奏皇上,臣徐曜新婚不过三月有余,不宜纳妾。”

欧阳锦不以为然,“燕侯此话差矣,一个妾,燕侯又有何为难?就是燕侯夫人有什么想法,还能违抗圣旨不成。”

欧阳锦又话锋一转,“国舅之女已在路上,不日将到萱阳城,还请燕侯接旨。”

魏昭的心提到嗓子眼,最后听见徐曜道;“臣领旨谢恩。”

她站在徐曜背后,看见徐曜双手伸出去,接过圣旨,魏昭顿时脑子一空,接下来的事全不知道了。

徐曜双手捧着圣旨,对赶来的三爷徐霈说;“三弟,你陪欧阳大人稍事歇息,侯府设宴,为欧阳大人接风。”

对欧阳锦说;“欧阳大人,纳妾之事,我还要回禀母亲。”

“燕侯请便。”

徐曜怀揣着圣旨,大步走到积善堂,徐老夫人正不安地等消息,看见儿子,急忙问:“曜儿,朝廷又派特使前来,所为何事?”

徐曜沉着脸,挥退左右,屋里就剩娘俩,徐曜道:“母亲,皇上下旨,赐我国舅之女为妾。”

徐老夫人大吃一惊,“曜儿,这是朝廷不放心你,皇帝把国舅之女给你做妾,以后北安州有个风吹草动,都在朝廷掌握之中,这是个烫手的山芋,你接了?”

“母亲,烫手的山芋,儿子也不能不接,现在还不是跟朝廷翻脸的时候,北有鲜卑虎视眈眈,燕军刚胜了乌纨,军队需要修整,然后对付鲜卑各部。”

“曜儿,这个圣旨就先接着,你媳妇哪里我跟她说,你去陪朝廷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