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1 / 2)

陪太子读书 雾十 2976 字 28天前

闻道成最终听了顾乔和温篆等人的意见,选择了先趁着朝廷不忙,安安静静听上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等差不多掌握了规则,再对传统发起挑战,乃至杀鸡儆猴,树立权威。

这一招的效果明显要比新官上任三把火好的多,朝堂之上对年轻的太子可以说是交口称赞。

谦虚,理智,沉得住气。这才是朝廷在经历过武帝疯狂开疆扩土后,所需要的稳重明主,至少比武帝稳重。不少大臣都在心中动摇了之前种种对太子的不良印象,特别是在有了太子之前的几位龙嗣入朝的表现对比之后,太子的优秀已经不言而喻。哪怕是最能苟的二皇子呢,都在上朝没多久,就迫不及待提出了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只有太子选择了先观察适应,没有贸然采取行动,去涉足他们此前并不熟悉的领域。要不说,嫡庶有别呢,武帝一直强调的东西总是有道理的。

太子的几位老师更是与有荣焉,和武帝一样恨不能天天炫太子,真是太让人拿得出手了。

大皇子还在家里反省,如今来上朝的只有大公主、二公主、二皇子和三皇子。是的,公主是可以上朝的,当然也可以选择不上,娇气如二公主还有年纪大了的武帝姐妹长公主们之前就不怎么爱上朝。如今一场围猎下来,公主们反而对政事更加积极了一些。

但不管皇子公主们如何优秀,只要有太子的场合,他们的光芒就必然会被太子遮下,成为更加突显太子的背景。

下了朝,经过不足半个时辰的短暂休息之后,顾乔等人就要随太子一同投入文华堂的学习之中。

除了上课时间以外,他们的上课内容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好说是哪方面的转变,因为方方面面都不一样了。

就拿周叔辩来举例,在放假归来之后的考试里,他还是“不负众望”的考砸了。成绩较之放假前故意考砸的那次,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进步也就意味着退步,哪怕有顾乔的补课也没用。周叔辩天生在学问这一块不开窍,真不能怪他不努力,别人看诗看词,看到的是诗词背后深远的意境,周叔辩却只能看到那几个字的排列组合。

面对这样的成绩,换作以往,苏师傅一定会大发雷霆,说不得又要亲自登门告一回状。但是这一回苏师傅却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了。

他扬了扬手里的戒尺,却只是道了一句:“下次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你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导致周叔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觉得毛骨悚然,苏师傅对他越是温和,他越是觉得苏师傅这是在憋着大招,指不定哪天才能报复出来。压的越久,报复的越可怕。周叔辩已经恨不能跪求苏师傅赶紧着惩罚他了。

但更奇怪的还远不止于此,周叔辩明明在武课上进步了,一直作为宠儿的他却反而被白师傅责骂了,因为他进步的太慢。

周叔辩:???

顾乔、闻添这种武课不行或者是不稳定的,却再没有因为表现不佳而被白师傅责骂,反而偶尔还会得到春天般的夸奖。

同样是射靶,周叔辩十个里九个正中靶心,被责问为什么有一个不在。顾乔十个里只有一个正中靶心,被白师傅鼓掌鼓励。

周叔辩一度怀疑起了整个世界是不是在针对他。

聪明人顾乔、温篆以及谢涟,却已经差不多明白了师傅们的用意,并更加努力的适应了进去。顾乔还私底下给周叔辩解释了一下,不是师傅们偏心,或者是针对周叔辩,而是师傅们接到的教学任务改变了。

在太子还没有入朝之前,伴读们还在有教无类的全方面发展,但在太子入朝后,他们就要开始专精了。

也就是说,太子伴读们根据他们己身的特长,被直接分科了。

周叔辩这种明显只适合走武官路线的,文课方面的师傅虽不能说彻底放弃了他,但在对待他的时候却肯定不会像过去那么严格了,只要他能糊弄过去,师傅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反倒是武课方面的师傅却会对周叔辩更加严格。

其他伴读也都在不同方面有了不一样的安排,连自认为注定就是个闲散宗室的公主子闻添,也有了与众不同的一门功课。

事实上,每个伴读都会有一节与其他人不同的课。

周叔辩多了兵法课,闻添是情报课,而顾乔,他毫不意外在他的独特课上看到了温篆。他们的安排方向目前来看是差不多的——辅佐太子殿下的文臣。谢涟在这个时候也被分化了出去,不是说他就不是文臣了,只是以谢涟之才,他和偏科严重的钱多一起,被更加细化的分给了江南才子陆南鼎去增加文采。

陆南鼎也算是个奇才了,制科考试之后他就去专心致志的写写画画了,也就是俗称的给武帝当枪手。

但他偏偏就这样脱颖而出,在文采方面得到了武帝的赏识,甚至已经得到了来引导太子伴读们的新工作。再没有谁比陆南鼎得到重用的速度更快了。

就在某个平淡无奇的早上,太子与伴读们刚刚结束一上午的课程,正准备去吃饭的时候,武帝身边最近刚刚提上来的太监总管马断字,满脸惊喜又着急忙慌的跑到了文华堂,替武帝传了旨意:“太后娘娘大安,请诸皇子帝姬前去寝宫。”

太后终于醒了!

武帝激动的再一次下旨大赦天下,各地也是纷纷响应,恰逢其会的推出了不少感人肺腑的孝子事迹,来讨好武帝。很显然他们这都是早有准备,耳朵灵的都已经知道了太后在转好的消息,而讨好皇帝的方式无外乎就那么几种,应景祥瑞,又或者是应景的相关人物故事。

武帝之前不怎么迷信,对于祥瑞的兴致寥寥,一般不必怎么重视。大家自然也就朝着另外一条路去下功夫了。

大启重孝,这样的事迹比比皆是。

但也有人在这种举国上下对“孝”之一字十分重视的时候,反向动了不一样的歪脑筋。已经因为没有钱,而不得不搬去京外郊区居住的顾栖梧,觉得她苦心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结合她最近搭上的一股暗中的势力,有太多可以操作的方向了。

首先就是最传统的散布流言,从京城郊区的各个歇脚亭铺开始。

一队风尘仆仆的客人,纵马打从北边而来,人人头上都带着幂篱,腰间挎着马刀,自带一种不好惹的彪悍。他们在京城三十里外的一个茶水摊上进行了最后一次休息,安静,内敛,让人看不出路数。

旁人不敢惹他们,自作在一边八卦最新的消息。

说的是还是之前一段时间炙手可热的显国公世子顾乔,这位过去的经历跌宕起伏的太子伴读也是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关心对象。以前关心的是他有没有再被人欺负,如今好奇的是他上位之后,他的祖母又去了哪里?

“虽老太太行事多有偏颇,但谁家老人不偏爱幺儿呢?”

“恶事做尽的是她的小儿子,老太太也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心会烂成这样啊。”

“顾乔从小被软禁,性格早就扭曲了,他不会连着的祖母一同报复了吧?他爹可是个大孝子,若在天之灵看到自己的生母被这样亏待,作孽啊。”

现在全大启的流行就是孝子,最不能容忍的也是不孝之行。

“哐”的一声,从那伙儿安静的外客之桌而起,之间其中一人已经怒而上前,啊啊的想要理论,却原来是个哑巴。

说八卦的众人被吓了一跳,又因为对方无法反驳而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也没有说错什么啊。

一把横刀,直直的插入了桌中,全场立刻怂了。

故意传播谣言的人,被准确无误的从人群之中揪了出来,刀就在脖上,问题只有一个:“是谁让你来说这些诛心之言?!”

全场哗然,没想到竟然是有人故意的!

第六十四章

在太后恢复身体的这段时日, 武帝、太子以及三皇子和长乐王几乎算是常驻在了太后的寝宫, 尽心尽力的陪伴,不离左右。要不是太后不许,武帝甚至想直接摆朝, 衣不解带的亲自照顾。不过最终商量的结果还是他们几个轮流三班倒的照顾,不怕一万, 就怕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