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臣老老实实地说道。他以前从来没有给大领导做秘书的经验,很多事情,也不知道该去请教谁,只能靠自己慢慢悟。不过周良臣坚持一点,那就是在柳俊面前,只说实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绝不浮夸,不懂装懂。
通过周良臣的观察,直觉告诉他,柳俊很欣赏自己这个做法,这两个月均是对他和颜悦色,从未朝他发过火。虽然说大领导基本上都是没有多少架子的,但也说明,柳俊对他还比较满意。
“嗯。”
柳俊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四海集团的产权定位,一直都不是十分清楚。这个和四海集团的老总张万忠的身份有关。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一九八四年,张万忠还是百岛市经贸委的一个副科级干部。那个时候他受经贸委的委托,开办了四海贸易公司,就是现在四海集团的前身。四海贸易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是公家的,经贸委的拨款,一共是二十万。张万忠经营方面比较拿手,加上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百岛市又是经济特区,有巨大的政策优惠,四海贸易公司发展得很快。到八六年的时候,张万忠正式辞去了公职,就任四海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和百岛市经贸委脱钩,结算清楚了经贸委最初给的那笔启动资金……”
周良臣理顺了自己的思路,不徐不疾地向柳俊汇报情况。
柳俊问道:“怎么结算的?”
“按照银行利息,一次姓本利归还,另外还送了经贸委两台桑塔纳轿车,算是红利。”
周良臣谨慎地答道,遣词用句均很注意,尽可能向柳俊转述客观事实,不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
柳俊微笑点头。
看来周良臣对此事着实花了一番功夫去了解,估计和瞿浩锦曾经对此事批示过有关,周良臣觉得此事比较重要,便做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秘书人员的这份政治敏感姓,柳俊还是比较肯定的。
得到柳俊的鼓励,周良臣略略有点兴奋。不过很快就将这股兴奋之情强压了下去,进一步端正了坐姿,继续汇报。
“八六年四海贸易公司与百岛市经贸委脱钩之后,读力经营了一段时间,后来再次挂靠到经贸委的名下,是在八八年吧。九一年的时候,百岛市发布了一个任命文件,任命张万忠为百岛市经贸委副主任,享受副处级待遇。这个任命,到九六年才撤销。当时,张万忠已经当选为百岛市政协的副主席,私营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
周良臣说的这个情况,倒也不是百岛市独有,更不是张万忠一个人破例。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各种所有制的经济体蓬勃发展,但相关的立法工作严重滞后,对于各种经济实体的产权没有明确的界定。而且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干部群众,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于个体经营者和私营公司严重不信任,只相信国营企业。为了方便经营,也为了规避有关的法律风险,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纷纷挂靠国家单位,给自己找一个“保护伞”。
很多个体经营者通过这种挂靠,加上一些私下运作的手段,被挂靠单位授予官职的情况并不鲜见。因为几千年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们的国人,大多数都希望自己头上有一顶乌纱帽的。
“四海公司真正和百岛市经贸委脱钩,是在九八年。完全读力出去,更名为四海国际集团。张万忠是董事长兼总裁。零四年,四海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个时候,有关四海集团产权的争论就开始爆发了。百岛市商业局认为,四海集团应该是属于国家的资产,不是张万忠私人的产业。理由就是四海集团的初始资本金,是由百岛市经贸委提供的,四海集团理应是经贸委下属的企业。张万忠是经贸委的干部,被委派管理四海集团而已。四海集团应该收归国有,由商业局负责管理。商业局还另外任命了四海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要求接管四海集团的所有业务。张万忠不承认四海集团是国有企业,认为他早已经归还了百岛市经贸委的开办资金,还另外赠送了两台小车作为答谢,四海集团已经完全和经贸委脱钩,后来只是挂靠,也上交了管理费。四海集团的产权是很清楚明晰的。这个事情,一直从百岛市闹到了省里。魏省长比较认同张万忠的意见,但是刘天明省长却认为百岛市商业局的意见有道理,为了这个事情,一直存在争论。后来在常委会上都提出来讨论过,瞿浩锦书记指示说按照相关的法律办理,不能让国家吃亏……”
应该说,这个事情尽管比较复杂,周良臣基本上解说清楚了。
难怪周良臣想要向柳俊做个专门汇报,这件事最少折射了两个方面的信息。第一就是魏宁生与刘天明之间,意见截然相反。魏宁生认为四海集团应该私有化,刘天明却坚持要收归国有。一个省长,一个常务副省长,均是本土籍干部的旗标人物,在同一个问题上出现如此截然相反的意见,本身就很值得深思。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魏宁生与刘天明之间,存在着矛盾,也许这个矛盾还不浅。
第二就是瞿浩锦的态度。瞿浩锦尽管指示按照相关的法律办理,但明言不能让国家吃亏,那么还是倾向于支持刘天明的意见。
现在瞿浩锦刚刚离任,魏宁生立即旧话重提,将此事捅到了柳俊面前,内里是不是有什么玄机,确实也值得好好考虑一下了。
柳俊轻轻颔首,身子往真皮转椅里靠了进去,双眉微微蹙了起来。
周良臣就知道,自己可以离开了。当下给柳俊续满了茶水,小心地退了出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