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江南路,时势不由人(1 / 2)

草清 草上匪 2013 字 11天前

雄浑的号角声响彻龙门,一队队红衣兵集结而起,镖局和护卫头目们也汇聚到了防御使衙门,看是不是需要民军,一位骑尉大声道:“鹰扬军和龙骑军都在这里,怎么能再让你们上战场?”

李顺的声音响起:“骑尉,你的兵都还一脸嫩气,才从训练营里出来的?真的行么?”

那骑尉脸差点绿了,什么时候轮到民军来置疑陆军了?

他转头看去,不豫之色顿时散了,惊声道:“李顺!?”

李顺笑着点头,朝这骑尉拱手:“王游击,好久不见了。”

昔曰跟李顺同为病友的王磐,现在已是龙骑军的骑尉翼长。他哈哈一笑,冲上来给了李顺一个熊抱,李顺先是有些尴尬,再笑着回敬了一拳头。

“我为什么在这?王不死说,咱们龙骑军该重新登场了,让我跟着韩破门的鹰扬军左师来了龙门。”

“外面情形啊,别担心,鞑子不知道在哪找来了熊胆,居然开始垒炮台,范知政说得好好训鞑子一顿,碍不了你的生意。”

“扶南兄弟们还好吧?我心中老挂着,听说你们在扶南不仅成了家,还立了业,我是满心高兴啊。”

王磐和李顺久别重逢,谈了各自的情形,话题渐渐转到将他们两人命运纠在一起的方向。

李顺两眼闪亮地问:“我听说,盘大姑是……”

王磐比了个噤声的手势,左右看看,低低道:“二皇子已经足岁了。”

前言不搭后语,李顺也似乎明白了,眼眶微微泛红地道:“真是德妃娘娘?”

王磐摇头:“我也只是听说,这事我曾经问过王不死,他却是一口咬定,盘大姑已经不在了。”

王不死就是龙骑军都统制王堂合,因为两次遭遇必死之难,却都从鬼门关里走了出来,被军中戏称为有不死之身。这一类绰号在军中很盛行,韩再兴那“韩破门”的绰号,就来自广州、武昌和蒲林(马尼拉)三城的破门之战。

李顺一个字一个字地咬着:“德妃娘娘,必定就是盘大姑,这是她该得的福。”

王磐沉沉点头,他和李顺一样,都很感念盘金铃,当年武昌之乱,王磐还是龙骑军的哨长,跟在李肆身边直驱武昌,亲眼见了盘大姑在城头被焚的景象。

接着王磐道:“不管是不是,盘娘娘就在龙门的天庙,等会我就要出战,得去拜拜!”

李顺也道:“今曰正好轮到我作义工,一起去吧。”

龙门的天庙还在修建中,只有临时搭起的大帐,没有童子在唱深悠天曲,没有绚丽夺目的壁画,也没有令人自觉渺小的高高穹顶,帐中人群也来来往往,但除了细微的脚步声和根墙上竹木根牌的滴答撞响,再无其他杂音。

所有人都肃穆沉静,向着大帐中那座无字碑和根墙上香叩拜。起身之后,又来到大帐侧面,向一尊纤秀石像敬拜。这石像一身麻衣装束,面目秀丽端庄,虽没佛家观音像那般雍容,却更显出仁悯之心。

这尊石像正是“盘娘娘像”,准备放置在修好的龙门天庙里。现在虽还没正式就位,却已开始受起了大家的香火。英慈院奉盘大姑为人灵,这座天庙是英慈院主建,自然就有这尊“盘娘娘像”。

拜完天庙,王磐意气风发地走了,李顺则在这座临时天庙里帮着清理香火,接待扎根之人。

正忙碌间,就听得北面枪炮声大作,该是开打了。李顺还是有些挂心,江南绿营羸弱,英华军勇武,胜负没有悬念,可枪炮无眼,他自不愿王磐出什么事。

李顺在大帐里支着耳朵,从枪炮声里判断战况,而拜完天庙的人也都在大帐外聚起,低低议论着战况,所有人脸上都带着一丝凝重。

这不是之前的民军对战,大家噼噼啪啪放枪就完事了。鞑子兵一直在建松江大营,想要围堵龙门。之前不过是在装样子,可鞑子朝廷派下满人大帅,定要拔掉龙门,这一战就是你死我活,那些初来乍到的红衣兵们,一个个腼腆生嫩,就这么上了战场,不知会有多少死伤。

大半个时辰后,一个麻衣老者来了天庙,众人纷纷招呼道:“大先生”、“叶先生”、“叶主祭”、“叶神医”。

老者正是叶天士,他已入了天主教,急急对众人道:“伤员很多,英慈院还没建好,要在这里搭伤蓬,大家都搭搭手。”

李顺心头咯噔一响,难道真被他这乌鸦嘴说中了,新兵太多,战事不顺?

丢开心头杂念,李顺卷起袖子,就要发声号召,却不想众人毫无踌躇,争先恐后地出力。木商说献床板,杂货商说献刀剪,拿不出东西的就出力搭棚子,力不足的就干洒扫杂活。加上英慈院的医药护工,军中的帐篷,片刻之间,一座粗陋的伤蓬就绕着天庙成型。

“军医都还没跟上来,只好麻烦英慈院和叶先生了。”

韩再兴抽空来了天庙一趟,见着第一批伤兵已被安顿好,颇为感动。

“这是大家的功劳,叶某怎敢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