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真的打赢了?(1 / 2)

草清 草上匪 1858 字 11天前

“先不说眼下还不过两省地盘,称帝近乎儿戏。就看看他们的章程,封九世祖,封谁啊?我都不知道自己爷爷到底是哪个李,哦,这个倒是可以造一个。大赦天下什么的不必说,这封孔是个什么路数?”

整份劝进表倒是忠心赤胆,可其中埋着的暗坑,让李肆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之前批阅科举试卷时的情形。

广州乡试的重头戏是一道策问,要看考生对“道统”到底是怎么认识的。

“道统笔于唐虞,其绪衍于三代尚书,言人心道心之共倚。孔孟以后,异端蜂起,百家争鸣,汉唐之儒若董仲舒、韩愈起衰式靡,实奠砥于士。然宋亡于崖山,殊问,道统与宋偕亡耶?”

这道题是段宏时出的,真正用心是抹开读书人心中的明时理学老酱,营造舆论,给新朝推行全新治政理念空出足够宽敞的空间。如果有标准答案的话,那该是“然,由此我英华新朝当立新的道统,重继华夏。”

方向是如此明确,诱导如此清晰,只要不预设立场,即便一般秀才,稍稍动动脑子就能揣摩到这道题目的用意。可李肆所阅的试卷,绝大多数都地将题目答作,宋亡不过是亡一家社稷,朱明再争回了华夏正朔,道统由此而续。

士子们考科举,自然是要取媚新朝,谋得富贵,可在这种指向本心的问题上,他们都在下意识地守护自己的底线。所谓道统么,就是他们读书人,读四书五经之人的道理,读书人在,道统就在,话语权是在他们手里,工农兵商,没资格掺和。

唯一让李肆另眼相看的,是那个五十多岁还跑来新朝考举人的郑之本。这一题他明确地说,宋亡断了道统,前明继起的道统也不完全,同时还引用两首诗描述了自己的心境变化。

第一首是“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曰月是胡笳。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俺银轮哭桂花。”

这是那个“水太凉大师”钱谦益的诗,李肆前世有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说法,很多人都认为源自曰本史学家内藤湖南,可实际取的是他所谓“宋代是古典中国的终结朝代”这个学术观点,并无什么当事人的情感。反倒是钱谦益这一类前明遗臣,留下了诸多情感与“崖山之后无中国”相近的诗句,借喻“明亡之后无华夏”。

郑之本说他之前也是跟钱谦益一般,对道统沦丧如妇人失节,惶惶然不知如何自处,浑浑噩噩谋存而已。英华新朝崛起,让他如获重生,毅然投奔广东,要重振道统。

可接下来这家伙笔锋一转,引用了第二首诗,差点没把李肆鼻子气歪。

“其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耻。其为崖山以后耶?如此江山不忍视。吾今始悟作画意,痛哭流涕有若是。以今视昔昔犹今,吞声不用枚衔嘴。”

这郑之本接着刺谏道,新朝虽拂去道统之上的血腥尘土,却又压下金银铜臭,这样是继不了道统的。要兴宋治,就得全盘宋化,而宋可不是眼下这般做法。新朝大兴工商,荒废农稼,这是杨朱之道,邪魔之道。他劝李肆“远商拒吏”,重用正牌读书人,尽快回到正确的儒本主义道路上来。

李肆并不知道第二首诗是吕留良的《题如此江山图》,他只觉这郑之本很讨厌。其他秀才们还只是顽固,郑之本不仅顽固,还很狡猾。从兴宋制和新会围城等事上看出,英朝厚待读书人,所以就直接在试卷上开骂,想搅起一场争论风波。

当时还是宜章大战之时,李肆来不及料理,参与乡试的士子们,连带郑之本,也没想着能马上有什么结果。现在大战过去半月,李肆开始处置内务,之前投效英朝的读书人上了劝进表请其称帝,而乡试之后还有会试,这内外两层读书人,已然逼到了李肆王座前。

朝中士人所上的劝进表里埋着一坑,那就是封孔。孔圣人世家在山东曲阜,在清廷治下,朝中士人的意思是取元时南宗孔圣前例,从治下民人里找出孔圣后人封爵。

名为劝进,实则逼宫,这是李肆对劝进表一事的“定姓”,封孔是第一步,接着他们就会步步进逼,将李肆这工商匠师和官兵们抛头颅洒热血立起的新国摘了桃子。便宜叔叔李朱绶没什么腐儒情结,此事他也该是被那些读书人蛊惑的。

“可要拒了的话,他们还要再上,一而再再而三,声势越来越大啊。”

李朱绶很为难,他也不是全然无觉,甚至也反对现在称帝。但他现在是尚书厅之首,地位不相而相,这事他必须掌在手中,所以还是由他进了表。

“拿去给小婵折纸飞机玩……”

李肆耸肩,朝中的读书人好应付,头疼的是郑之本背后那帮士子。

“哦,这就是……留中不发。”

李朱绶理解到位,可听到李肆说起自己的女儿,心中咯噔一震,眼下不正是绝好的机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