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2)

世家再醮记 华飞白 4776 字 9天前

“……”如此说来,为了天天得见佳人,尚是一位守礼少年的李治也蛮拼的。

“你觉得武氏如何?”崔渊又问道。

王玫喝了一口三勒浆,想了想,低声道:“武二娘绝非寻常之人。这样的女子,想得到荣华富贵与至高无上的权利,便会拼尽全力,任谁都不能阻碍她。只是,此武二娘毕竟非彼武二娘。”同样是武氏,曾侍奉太宗又进入感业寺的武氏,与夫死归宗的武氏,必然在性情上有所不同。背负着乱伦之名,又遭萧淑妃欺辱、王皇后打压的武氏,必然与相对安然的武氏有所不同。若说女皇陛下狠毒的一面,来源于她曾受过的困苦与威胁。去除了困苦与威胁的经历后,她的脾性必然会有微妙的差异。

“性烈有决断,而非流于狭隘狠毒,便不是坏事。”崔渊接道,“你想与她结交么?”

王玫摇了摇首:“没有与晋王孺子结交的道理。”以崔渊与晋王李治如今的关系,她若要与晋王府来往,也只能与晋王妃保持良好关系。孺子毕竟只是妾,也不可能出面交际。不过,若是成为太子良娣或是宫妃,便是另一回事了。“且,我面对她的时候,仍有些发憷。”便是此世确实与她所知的历史有差别,她也丝毫不想涉入后宫之事中。交好或得罪女皇陛下,都不可行,倒不如离得远远的。

“也罢,明年……大约事情也定下了。我谋外任,带着你和阿实离开长安便是。”崔渊道,“这大半年,便尽力而为罢。”且不说改换晋王的内宅,让晋王对他始终保持好感,不着痕迹地影响他的决定,对他而言也并不是难事。

☆、第一百三十七章 密友亲事

女皇陛下的出现如同惊鸿一瞥,片刻间便失去了芳踪。或心满意足或眷恋不已的围观者们便是继续盯着应国公府看,也看不出一朵花来。于是只得各自散去,或追寻佳人,或游玩赏乐。

崔渊与王玫坐在胡姬酒肆里,品尝了他们家的葡萄酒、古楼子与碳烤羊肉,滋味确实颇为不错。直到部曲来报,原本坐在隔壁食肆里的晋王已经带着侍卫去了禁苑,他们才结账下楼,出了延康坊,径直往西市去了。

因娘家所在的宣平坊与婆家所在的胜业坊都临近东市的缘故,王玫对东市的商行店铺食肆酒肆都已经十分熟悉了。至于西市,她只随着李氏、崔氏来过一回。当时坐着牛车,也不曾细细看道路两边的店铺,便直奔首饰行、金银铺、玉器行去了。以至于如今入了西市,她仍是好奇得很,见到新奇之物便忍不住入内看一看。

如此闲逛了一下午,收获也颇为丰富。不但给家中嗷嗷待哺的两个小家伙带了好些糕点坚果蜜饯之类的吃食,还将不少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西域特产、波斯特产——如挂毯、地衣、水晶器物、黄铜器物等都统统打包带了回去。王玫的喜好与寻常贵妇实在差得太远,崔渊又悄悄地买了几斛上等的玉石、宝石、珍珠,打算时不时给她或者家中女眷们一些惊喜。

二人满载而归,家人们各得了礼物,也都皆大欢喜。隔两日便又到了休沐的时候,王玫自是遵守承诺,与崔渊一同带着崔简、王旼回了一趟王家。因小三郎刚过了百日,需要仔细照料的缘故,李氏、崔氏已经很有些日子不曾出门了。王玫便劝着她们时常出去散一散心,又让晗娘、昐娘多去别院探望崔芝娘。

“闺中密友到底难得,可别因羞涩的缘故与芝娘生疏了。”她揽着侄女们细细叮嘱,“虽说如今别院中皆是长辈,但你们也并非不曾拜见过贵主与阿家。蕙娘、芝娘如今忙于课业,也很该偶尔歇息歇息,只管给她们去帖子便是了。去别院或者邀她们来家里都使得。”她也曾想过,是否要带着侄女们出门饮宴,多参与些交际活动。但郑夫人、真定长公主出席的饮宴可谓是整个大唐最为顶尖的交际圈,来往女眷的地位与王家实在差得太远。过犹不及,对年纪尚小的侄女们而言,反倒没有什么益处。

晗娘、昐娘均点了点头。晗娘回道:“我们一直与芝娘姊姊通信呢。也是见她提到课业繁忙,才不好去打扰她。而且,芝娘姊姊列了好些书,让我们仔细看一看。我们如今也和二郎一样,天天读书习字。”

李氏笑道:“我一直觉得她们年纪尚小,只教她们记一记谱系、练一练琴棋书画女红便罢,也不须拘着她们读书。哪能料到,她们竟对史书如此感兴趣,天天都缠着你阿爷问。有些问题,连你阿爷也答不上来,她们便写信去问七郎。几乎隔日便写一封,七郎也回了厚厚一叠。”

崔氏也掩唇浅笑:“七郎说,他让大郎去答妹妹们的问题,也很有些进益。不过,七郎到底事务繁忙,阿家便想着给她们请一位女先生,能教书,也能教礼仪,只是暂时在族内寻不着好人选。”

王玫想了想,便答道:“好先生确实难得,宁缺毋滥。不过,晗娘、昐娘也很不必舍近求远。不妨每天给我带信便是。我若不能回答,还有子竟呢。”她也喜读史书,因是后世之人,对某些事见解很是奇特。与崔渊讨论起来,看法却惊人地一致,也颇为相得。

李氏颔首道:“也是。若说礼仪与琴棋书画,我与十五娘便能教她们。寻先生不是件易事,慢慢来便是了。”

王玫又问:“阿娘,前些日子听十七娘提起,大房的族世母快要入京了。晋阳离京城也不算太远,怎么走了将近三个月?”三月中旬给晋阳去的信,如今都六月中旬了,还未到长安。别说崔八郎崔泓心急如焚了,便是王十七娘心里也担忧不已,生怕自家阿娘路上出了什么事。

李氏禁不住笑了起来,打趣道:“怕是八郎和十七娘都等急了罢。我也给晋阳去了信问询,听说阿崔想了几日,便将给十七娘准备的嫁妆都带上了。光是整理清点嫁妆便很费了些时日,又押送着二三十车一同上路,可不是慢腾腾的么?”

王玫对那位族世母不甚了解,叹道:“原来十七娘的性子却是像足了族世母,颇为决断。”

“十七娘的嫡亲姊姊三娘的婚事是你们族世父定的,婚后却十分不谐。好好的小娘子,闷得满腹郁气,没几年就病逝了。赵郡李氏还想再续姻亲,但十七娘与三娘年纪差得太多,便另娶了大房旁支嫡女。你族世母信不过族世父的眼光,这才将十七娘交给了娘家兄嫂照看。”李氏道,“这一回咱们家说了崔八郎,虽是旁支子弟,却样样都比那赵郡李氏子强多了。不论成与不成,你族世母都想让十七娘嫁在长安,索性便带上了她的嫁妆。她还在信中说,待十七娘出嫁后,她才回晋阳。”

王玫想到鸿胪寺卿崔家的乱象,便忍不住又问:“族世母打算在崔家住下?”

李氏看了她一眼,点点头:“毕竟是嫡亲的娘家兄嫂。咱们虽然同是太原王氏嫡脉,但早就分房了,血缘也离得很远。尤其咱们这一房,几乎整支都入京了,晋阳老家只留了几户人而已,往来也并不密切。”

王玫蹙起眉,叹道:“从舅家出嫁毕竟不太合适。儿觉得,阿娘还是劝一劝族世母,让她带着十七娘住到咱们家来,从咱们家出嫁比较好。王家女,自该出王家门。”而且,王十七娘早就盼着能搬出舅父家了。再让她忍到出嫁之时,怕是连婚礼都会蒙上一层阴影。

崔氏也接道:“阿家,九娘说得是。鸿胪寺卿家毕竟是清河崔氏,嫁的又是博陵崔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这两家联姻呢。同姓不婚,传出去也不像样。”

闻言,李氏再也绷不住了,指着崔氏与王玫,嗔道:“什么同姓不婚,你们姑嫂两个倒是齐齐地帮我揽事呢!”她想了想,又叹道:“十七娘是个好孩子,好端端的婚事也很该顺心些。毕竟这是一辈子的大事,万一她舅家又生了什么念头,便耽误她了。”

王玫想起晋王选妃一事来,忙不迭接道:“可不是么。鸿胪寺卿家养了一群亲戚家的小娘子,说得好听些是为自家姻亲分忧解难,说得不好听便是拿别人家的小娘子去为自家谋求利益。先前听十七娘说,他们还觉得元十九很不错呢!”若是晋王选妃之事传出来,恐怕那崔家又会动心思了。以他们家的风格,便是为了面子着想不举荐自家的小娘子,也会将这些表姑娘都推上去。十七娘是个才貌双全的,婚事又未完全说定,很有可能临来还被他们利用一番。在他们眼里,能成为晋王妃可是天大的尊荣,比与博陵崔氏旁支联姻有价值得多。

“这是什么眼光?”李氏皱起眉,沉吟半晌,又望向爱女,“玫娘,你这般着急,难不成近来发生了什么事?”

“晋王要选妃了。”王玫低声答道,“皇后殿下原本看中了蕙娘,贵主却婉言拒绝了。同安大长公主也举荐了族孙女,诸位长公主、公主皆是蠢蠢欲动。恐怕京中这些未婚的贵女们迟早都会得到消息,走各种各样的门路荐上去。”

“祁县王氏?”李氏摇了摇首,“真没见过五姓七家嫡女上赶着嫁皇室与宗室的。毕竟是大长公主,或许觉得嫁入皇室才是最好的归宿罢。”在她看来,五姓之间联姻或者与其他世族联姻,才是一荣俱荣。皇室与宗室更容易出浪荡子弟,富贵荣华也如无根浮萍一般。毕竟,虽说圣人提防世族,但更防备的却是那些时不时便起异心的宗室。君不见,玄武门之事后,息隐王(李建成)、海陵刺王(李元吉)身死,连带着幼子也尽数遭诛杀。这两位还是圣人嫡亲的兄弟呢。晋王虽是嫡子,但以当今太子的脾性,是否亲弟弟都讨不得半点好处。

“如此说来,与眼下的祁县王氏断了往来倒是件好事。”崔氏道。她也曾听王珂提起,同安大长公主当初给他们的下马威:“说起来,九娘可曾想过,将卢家小娘子说给王家郎君?毕竟他是祁县王氏的宗子,虽不得祖母喜欢,但很得圣人看重,性情又合适。”

“想是想过,但一直没寻着好机会让他们见一见面。”王玫回道,“十一娘也将满十六岁了,耽误不得。不如过几日便在咱们家招待她和十七娘,再将八郎、十二郎、王方翼、钟十四郎都请过来?”她迟迟下不定决心让卢十一娘与王方翼见面,便是担心如今身负武职的王方翼并非卢十一娘喜欢的类型。虽说喜欢英武郎君的王十七娘看上了贡举出仕的崔泓,但并不意味着喜欢儒雅郎君的卢十一娘会相中日后走武将路途的王方翼。另外,同安大长公主那一头也是难事。毕竟是嫡亲的祖母,身份又高贵,若是不喜这桩婚事,定会阻挠颇多。

“太过刻意了些,反倒是不美。”李氏道,“听说子竟办了好些场文会。不如借着文会,让她们隔着林子或楼阁远远看一看。且,此事万万不能瞒着亲家。卢家毕竟是阿实的母族,你与十一娘关系再融洽,也须得注意不让旁人生出别的想法。”

王玫仔细想想,便道:“阿娘说得是。先前儿一直想岔了,只觉得此事须得悄悄地做。但十一娘与十七娘到底不同,倒不如问问阿家、贵主的主意。她们见多识广,想必也有更好的法子。”比如说,将王方翼叫过来见长辈,让卢十一娘躲在屏风后好好看看。或者,在王方翼进来或出去的时候,安排一次偶遇什么的。如此光明正大,不管谁都挑不出错处来。另外,请真定长公主为王方翼做主,对抗同安大长公主,想必也是一箭双雕之事。她可是知道,这位叔母心里一直闷着一口气,想狠狠出一出呢。这可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一击即中。

在王家待足了一整日,直到傍晚时分王奇归来了,一同用了夕食,崔渊、王玫才带着崔简回了别院。王旼则留在家里歇息一晚,次日再去别院进学。到得别院,一家三口先去了真定长公主寝殿中问安。

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正捧着一堆精致的帖子细细挑选,小郑氏、李十三娘与清平郡主都陪在她们身边说话。听得他们回来了,真定长公主便将那些帖子都放到一旁,抱怨道:“这大热的天,怎么帖子反倒是一日比一日多了起来?”

郑夫人眉头微蹙,特意选出了十几张帖子:“恐怕贵主替蕙娘婉拒了皇后殿下这件事已经传了出去。”消息不可能是从崔家泄露出去的,那便是皇后身边的人——或是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衡山公主的意思了。

真定长公主见那些帖子都是姊妹或侄女们递来的,不禁露出烦闷之色:“她们都知道我素来不喜出门,随便寻个名目便想让我在这大热天里去看她们挑的什么小娘子,替她们在阿兄阿嫂跟前说话——哪有那样的好事?”

“阿家、叔母。”这时候,王玫、崔渊与崔简入得殿内,给她们行礼问安。

郑夫人便问了几句李氏如何,听王玫说起侄女们新近喜好读书,笑道:“想不到芝娘也像阿实那般,开始当起了小先生。只是,光给妹妹们列些书目,不给她们答疑解惑,可不是好先生所为。”

真定长公主神色微霁,也含笑道:“阿嫂说得很是。所谓教学相长,你若是答不出来,再去请教蕙娘或是先生也不迟。”

崔芝娘微微红了脸:“确实是儿想得不够周到,没有去信问一问妹妹们可有什么不懂之处。”

崔蕙娘弯了弯唇角,提议道:“不如将王家妹妹们接来别院住几日?咱们也好多与她们亲近亲近。听说昐娘妹妹年岁与英娘相近,也正好能与英娘一起顽耍。英娘如今没有玩伴,也寂寞得很。”

清平郡主听了,自是赞同:“还是蕙娘想得周到。英娘如今也确实需要玩伴,只是她身子刚好了些,也不适合带她出门。若能邀来王家的小娘子们,便是再好不过了。”

小郑氏也道:“咱们家拢共只有三个小娘子,平日里怎么疼都疼不够。再来几个贴心的,光是听着那欢声笑语便令人高兴呢。”